美文网首页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由一堂写作课引发的思考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由一堂写作课引发的思考

作者: 风华不语_c063 | 来源:发表于2019-12-01 22:46 被阅读0次

    同事要开公开课,选择的内容是作文教学中的写景。这是取材于部编版八年级课本中的写作训练。

    整堂课看上去似乎有章可循,先教技法,也就是如何写景。再教融情。如何写景这一块,教师围绕“抓特征、找角度、融情感”的顺序来指导的。特别是描写的方法,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选择一定的角度,用上几个修辞手法,似乎和小学中高年级的描写指导没有什么差异。那么,初中老师还要这样教下去吗?

    讲台上的老师对学生说,通常情况下,我们写景的时候就会考虑写什么、怎么写以及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也就是先确定要描写的对象,然后思考怎么成文,最后再点明为什么要写。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最后一点大概就是如何融情了。

    听起来好像都对,可是仔细思考,又发现问题了:照我自己的写作体验来看,通常情况下,我会首先考虑为什么要写这个问题,比如我今天选择的这个话题,就是因为想到“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我想通过思考写作来解开心中的困惑。在我这里,好像“为什么写”是第一步就解决了,而“写什么”和“怎么写”似乎又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假若我要写一篇观影感,肯定是因为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思考或者着实打动了我,让我有不吐不快之感;真正落实到动手写时,就需要考虑到剪裁或者称作选材的多少了,也就是我想要强调或者传达给读者的部分,这就是“写什么”或者“写哪些”的问题;那么“如何写”就会涉及到具体的语句、语气权衡。整个过程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而这三个问题基本上会贯穿写作始终而并非截然分开,只不过存在各个阶段比例权重的差异。

    另外,我们课本里的很多写景文章对孩子们来说是不是有用的呢?初中课文里写景的例子太多,古诗词自不必多说,而现代文几乎没有单纯写景的,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据说就是作于新婚不久,又喜得贵子,好事连连,春风得意之际。再比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虽然老舍先生在济南只生活了短短四年,但在济南的一切人、情、物、事都烙成了先生一生难以忘却的情缘。老舍先生也曾经说“北平是我的故乡,可是这七年来,我不是住济南,便是住青岛。在济南住呢,时常想念北平;及至到了北平的老家,便又不放心济南的新家。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名胜,闭了眼也曾想出来,可是重游一番总是高兴的: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我想这大概就是老舍先生为何一连为济南写下好几篇作品的缘由。

    这些文章中的情感如果不能领会,而仅仅将其中的写景片段看作是技法的范本,那就舍本逐末了。如果今天老师指定学生写一个景物片段,那么毫无疑问,大多数学生就只是把它看作是一项作业来完成,而不会想到自己要和这景物之间发生什么故事或者联系。若是像这些名家一样,自由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说的景致,我想学生大概能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写,想要表达出什么情感来,自然能说得清楚。老师们在课堂上大概不能简单地将最富有创造性的写作分成几个程序化的步骤,否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难逃千人一面的厄运了。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难的恐怕不是技法,而是教师如何激发他们内心对身边景物、事物的热爱,进而弯下腰、蹲下身和这些无情的自然物进行有情的对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由一堂写作课引发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ia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