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卦理解函数
易卦即信息编码。有编码,就存在函数适配的问题。函数是信息之间稳定或临时的联系。
信息编码,有时处理的是数值,有时处理的是数据。数值是数据的一种类型,12345……这是数值,也是数据的一种形式。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都可以成为数据,它们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所以有时,函数不是“数”,而是事物之间稳定或临时的联系。函数的特征,可以用“互联统一”来概括。互联统一,是中国喆学的主题词。从这里入手,同时理解易卦和函数概念是可能的。
函数有函数名与所指对象的区别。于是这就好理解些了,比如我们可以问:小旭同学是谁呀?
这里,“小旭”就是函数名,小旭同学本人就是函数名的所指对象,也就是函数名的关联函数。
再比如,我们继续问:老P(我的一位顽皮的易友)同学是谁呀?这里老P就是函数名,老P本人就是函数名的所指对象。但老P同学很顽皮,给自己起了很多网名,于是他的这些网名,也可以成为所指对象。这里就存在函数赋值的问题,也就是函数值是可变的。但是能指和所指的基本关系不能变,否则就会形成伪函数,伪函数的特征是名不符实。伪函数在特殊条件下也是有用的,但是不能乱用和误用。
老P不叫老P,叫伯乐、叫波旬、叫坤乾、叫风平……就算名称有36般或72般变化,其实现了本相,还是同一个人。
人的名字和人本身的关系,就构成了真值函数。
如果人名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可以临时给它起一个洋名字叫x(艾可思)。名字的所指对象,也是个“未知数”,我们也可以给它起一个洋名字叫y(娃)。于是可以构成x{y}的函数关系。转换为中文语言,可以变为名{实}关系。如果套用公式y=f(x)来表达,可以记为:
实指对象=限定条件(名称)
所以函数就是找“娃”游戏。“娃”很淘气,会变脸、会换装、还会藏身。但不管“娃”怎么变,见到父母还要喊爹娘,哪怕已经变成100岁的老人,父母仍然能叫他或她瓜娃子。当然,面向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娃”的身份,肯定又变了。比如可以是博导、可以是老领导、可以是老前辈、可以是老革命、可以是老专家、也可能成为某些人眼中的“老东西”,这是为老不尊的结果。
现在,我们反过来看易卦,有没有函数的特征?当然是有的。
天=易卦(乾)
地=易卦(坤)
水=易卦(坎)
火=易卦(离)
风=易卦(巽)
雷=易卦(震)
泽=易卦(兑)
山=易卦(艮)
应=易卦(中)中无卦象而能生象,遂有内外之别。
数学是武当山小道士教的,有时也不错,至少能别开生面,不至于完全照本宣科。
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础,其实就是信息编码。无论是阴阳五行,还是九宫八卦,或者天干地支,都是编码形式。乃至于,社会制度的设计、建筑风格的形成、人际礼仪的规范、病因病机的解析……都是信息编码的应用。
我们在不理解函数的时候,没必要去死记定义,因为即使记住了,也未必能够理解。这时可以利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发散思维,就如同太极八卦,设太极为“函数关系”,则“自变量”x如阳仪,“因变量”y如阴仪。它们可以转化为纵横相交的坐标系,x轴是横线,也可以叫纬线,y轴是纵线,也可以称为经线。经纬刻度的相交点,就是函数变化趋势。这时,八卦就会成为经纬坐标上的八个等分点,它们可以用于空间定位,也可以用于时间标度。所以简单讲,函数就是变数。不过不是单一对象的变化,而是关联对象之间形成的变化。
形式可以体现内涵,形式是可以变化的,形势变化时,可以保持内涵不变。
例如函数式可以变为:b=f(a),函数式包含了4个要素:能指(a)、所指(b)、条件(f)、平等(=)。所以换个角度讲,函数就是〝能所一如”的平等关系。
数学是少林寺小和尚教的,有时也不错,至少能简单问题复杂化,不至于完全照本宣科。
一个人的名字,本身也可以构成函数关系。例如:
甲=赵(某)
乙=钱(某)
丙=孙(某)
丁=李(某)
戊=周(某)
己=吴(某)
庚=郑(某)
辛=王(某)
把甲乙丙丁……换成1234……也是可以的,这时就能美其名曰“系数”了,而成为一种“发明创造”。
数学是百家姓教的,有时也不错,至少能把抽象问题生活化,不至于完全照本宣科。
所以编码就是用一个或多个对象关联另外的对象,而函数就体现在对象的联系之中。
函数是思维的空气,你可以感受不到它,但它从未离开过你。这就像一个人,生生世世爱护你,你却无动于衷。爱一个人不是错,无动于衷是不是错?值得反思一下。
乾坤大义,在交流与感应。近取诸身,远法万象,于是智如圆镜。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爱情函数。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忠义函数。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进步函数。
周而复始,环流无住。这是时间函数。
缩地千里,移形换位。这是空间函数。
一分为二,阴阳离合。这是拓分函数。
你理解,或不理解,函数都一直守护着你,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人间有个小秘密,只许觉时汝自知。
慈天元
2022.12.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