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下班时,走北京路,过满城街口,还未到福州街,有一个小广场,正在放电影。广场电影?好心奇!我停车驻立,多久没有看过场地电影了?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童年最高兴的事就是村里今天放电影啦!太阳还没有落下,当大人们还在田里忙碌着,小学生还在放学的路上,从消息灵通人士口中得知,今天村里要放电影,大家奔走相告,小孩子们欢呼跳跃,放下书包,左手拎凳,右手拉席,去场地占一个好位置。大人们也早早收了工,往家里赶,草草拔拉几口吃食也往放映场地奔。电影放映员并不顾及你我迫不急待的心情,在村长家里吃饱喝足,才开始工作。记得放正片前,总要先插播一段棉花种植或者防治病虫害的片段。当一段优扬的片头曲响起,长春制片厂的字幕在放映布上呈现,场地开始沸腾,电影终于开演了!随着剧情的推进,大家平息下来,眼晴眨也不眨一下紧紧盯着屏幕,完全沉浸在电影故事里。邻村卖瓜子,卖花生,卖玉米酥棒的糖葫芦的也来了,小商贩们推着自行车在场地外围不停地转来转去,低声叫卖“瓜子,花生,焦米棍喽”“又酸又甜的糖葫芦唉”………家境好一些,父母溺爱孩子的会在这个时候大方,显摆一下的。小时候,我家在村里生活条件并不差,父亲在一个乡镇厂里上班,母亲是民办老师,不是完全靠地里刨食的农民。记忆里,父母从来没有在放电影的时候给我和弟弟买过吃的东西。如果父亲能给我两毛钱,让我买上一捧瓜子,我一边看电影,一边磕瓜子,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一幕只是在脑影里,一次又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