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519 日更

20190519 日更

作者: 毛豆爸的破冰之旅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22:24 被阅读0次

    前两天金马分享了自己在币圈踩过的一些坑,不光是投资方面的,也有交友方面的,有几个点值得我借鉴。

    1 拿一部分投资收益消费

    金马在牛市的时候,账面的币价计算其实赚了很多钱。但是他比较后悔一件事情就是,当时2018年初,币价往下走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套现买房,而是选择持有。那时的他的思考逻辑是,如果买比特币还跑不过买房的收益,那还买比特币干什么。

    金马把投资和生活混淆了。生活就是生活,家人和自己都需要房子来住,这时房子其实不是投资品,是一种生活必需品。生活和投资还是要做好区分的,投资也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有时候,我们走着走着,就容易把这一点给忘掉。

    金马建议拿出一部分投资的收益,去消费,去给家人买东西。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建议,我之前做的也不好,虽然我没赚多少钱。这样做的好处,首先一点很明显,可以获得家人的支持。因为你确确实实用投资的收益,改善了家人的生活,那么他们拿了你的好处,以后肯定得支持你,至少也不会反对你了。第二点,提醒自己,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要舍本逐末,贪念账面上不断上涨的那串数字。

    最近4月份的一次短线投机,1000的本金,到目前赚了500;虽然没赚多少,但我觉得也应该跟我老婆分享,发个红包。

    2 主动联系自己的朋友

    最近老想着自己的一些事情,感觉和别人也没什么聊的,这种状态真的是不对呀。感觉我以前不是这样的,现在聊天都想把话题拉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框架里。

    这样的状态其实是很危险的。首先,自己就是那个手上拿了个锤子,到处找钉子的人,什么东西在自己眼里,都是钉子。这世界上除了钉子,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螺母,螺栓,螺丝等等,不是锤子可以搞定的东西,应该放开心态,丰富自己的工具箱。

    前几天带儿子去体检,在医院看见这样一句标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原本讲,医生医治病人的几个层次。我的理解是,作为医生要明白,很多疾病是无法治愈的,也不可能每次都能给到患者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唯一可以持续做的就是安慰。

    我觉得这句话放在人际交往中也是适用的。每个人所处的境地都不同,你的方法未必适合对方,拿去解决他的问题,所以当别人倾诉或者吐槽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时,不要急着拿出你的解决方案;你应该做的是,让别人把话说完,仔细倾听和理解,进而让对方感觉到被人理解,这种感觉是很治愈的。

    当别人觉得你懂他的时候,你们的关系是最好的。怎么做到懂别人,就是去倾听,你懂他的困扰,不一定能解决,但是你懂的共情,你懂的如何安慰,这样是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

    这个周末约了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总体来说还不错,不过我还是说的多了些,倾听的部分比较少。而且老婆也还算支持,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之前做的联系人分级清单,该重视起来了,可以把联系朋友放入自己的行动清单里。

    方言和学习

    今天还有另外一点感悟。早上去找地方裁裤脚,裤子裁好要点时间,我就在旁边的东北饺子馆点了份饺子。

    我听到老板娘跟一个老头说杭州话,我就有点好奇,不是东北饺子馆么,老板怎么还会说杭州话。

    后来我就问她,才知道原来她90年代就来杭州,那时的杭州和现在不一样,外地人并不多,所以很少人说普通话。老板娘因为说普通话,吃了几次亏,于是不得不学习杭州话。

    我来杭州也10多年了,但是至今只能听懂,但是不会说。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我是07年来杭州,比老板年晚了10多年,杭州更加开放,更多的外地人来了,说普通话自然也不那么稀奇;而且我一直在下沙,那里工厂比较多,办公室里都是外地人,说普通话就可以了。

    虽然,在家里,老人颇有微词,但是出去工作交友,都是普通话,家里那一点点的压力根本就无法影响到我。我不会说,对我来说损失太小了,相比之下,老板娘那时的环境要更艰难一些,她要面临的是,你不说杭州话,就无法在杭州立足的局面。

    家里的老人经常拿我跟菜市场卖菜的比,说卖菜的人都能学会杭州话,你怎么就学不会。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学杭州话和学历没什么关系,关键是你不说杭州话,成本有多高。你想想,菜市场里都是哪些人去的比较多啊,就是老人家嘛,本地的老人家普通话不会说,有的听懂可能都有困难,如果你是卖菜的,他们的生意还要不要做,是不是要乖乖学杭州话。你会说几句,老人家觉得你好亲近,没了距离感,做起生意来就容易很多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外部来的压力,尤其是生存的压力,更容易促使一个人掌握一项技能。自己要学习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要靠逼的。

    学习是有成本的,时间和精力就是成本,收益大过成本就划算,反之亦然。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学过经济学,懂得成本的概念,但是划不划算每个人心里都是有杆秤的,小孩子也一样。

    家里的老人家感叹,现在小孩子都不说杭州话了,恐怕杭州话要后继无人了,于是觉得现代人忘本。其实,仔细想想这和思想道德完全没关系,你周围的人都说普通话,你一个人说杭州话,你还要不要混圈子,要不要在岗位上立足了;这和30年前,别人都说杭州话,你一个人说普通话的尴尬是一样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小孩子也很清楚,你说杭州话,还有没有小朋友要跟你玩呢。

    方言本来就是各地方的人们之间来往不够频繁产生的。如今的社会,只会越来越开放,不同地域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渗透会越来越频繁,人们当然会使用普通话交流,方言最终会被放入博物馆,方言的没落和消失是无法避免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没什么好纠结的。

    老人家总是容易感叹世风日下,如今一代不如一代,比如说吃苦。以前的人多能吃苦啊,现在的人出门不走路,洗衣不用手,下馆子吃饭不出门,太懒了,一点吃苦精神都没有。这些话听起来有道理,你仔细想想,就知道并不是这么回事了。

    为什么出门不走路啊?你走路试试,比如我去上班,坐地铁都要50分钟,要是走路,等你到公司就可以直接下班了。简单来说,人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往要大很多,不允许我走路了,或者说走路的时间成本太高了。

    为什么洗衣不用手啊?我洗个衣服花2个小时,我还不如去看本书,看个电影,学习点知识呢,一个完全没效益,另外一个活动可以愉悦身心,或者可以收获知识,这就是效益,正常人会选择哪一个呢?

    反过来看,为什么以前的人能吃苦?因为他走到工厂可能就是半个小时,而且也没汽车;他除了用手洗衣,也没洗衣机,家里也看不了电影。他根本没选择。你看到了吧。

    以前有人说80后垮掉,后来是说90后没出息,现在依然有人说00后如何堕落,如何如何。问题是,这是他们的问题吗。环境变了,他们不用吃苦了,他们的时间成本更高了,当然要追求更快的方式,而且这条路就是那些指手画脚的前辈们努力吃苦,努力奋斗的结果啊,到头来,还不满意。

    前人不能也不应该用自己当年的行为准则去评判要求后辈们,时代不同过了,一切都会不同。不过,每一代人追求上进的欲望是不变的,只不过你还没有看到而已,不要急,耐心一点,给后辈们多一些时间,谁年轻的时候没迷茫过呢。

    时代前进的车轮从未停歇,该谁登上舞台表演,就是谁,该谁洗洗睡了,就洗洗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519 日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jc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