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70636/6cfbd88da2d5bc4a.jpg)
从邛兰节中找到邛崃夏商时期的历史
文/狼烟诗影
2024年2月24日,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而这一天,四川邛崃白鹤山,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文化节日——邛兰节。由邛崃市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发起,白鹤山鹤林寺联合主办。由邛崃市公园城市管理中心、邛崃市美术家协会、邛崃市书法家协会、邛崃市摄影协会、邛崃诗词楹联学会、邛崃市朗诵协会、文君琴社、成都新境界传媒有限公司协办一场盛世兰花节。这是在中国土地上第一次以“文化”盛宴方式,为一种植物“兰花草”举办非常有意义的盛会还属首次。邛崃市新闻、成都市新闻、四川新闻也亲临现场进行报道。为什么要为一种植物“兰花草”举办一次盛会呢?还被命名为“邛兰节。”这就意味着这个“邛兰节”节日,每一年的正月十五那天都会举办,而且会一年接着一年的办下去,传承下去。
原来,邛崃“种兰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西周时期,周宣王的太师尹吉甫收集了全国三千多首民间文学古诗,著了一本叫《诗》古代历史文献。《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诗》书中的诗歌记录着在四川和全国的山山水水,人世风俗,天文地理,历史遗存,名胜古迹,是一本记录上古历史的书籍。可惜,这本叫《诗》的古书,到西周末期,周幽王乱政,西周基本上快要灭亡。周幽王死后,他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周平王见古蜀已经没有人再愿意做他的诸侯国了,已到民穷财尽的地步,许多诸侯国和部落开始向古蜀以外的地方迁徙,这时的周平王是有国无民的状态。于是,周平王决定也将国家迁徙,在多次商量下,决定东迁到古蜀外中原地区的洛阳。到了洛阳后,也有许多问题,就是中原民众之前是西周的诸侯国,但经过周幽王乱政后,越来越多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的管制,开始分制的局面。这时期,就是东周的开始。
东周,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的。在这种情况下,周平王命令鲁国国君姬戏找孔子修改历史,学周公旦在周初修改历史那样,要稳固全国,就只能把曾经就修改过的历史做了再次修改。孔子接到这个任务后,就到洛阳典藏室找老子商量此事,但老子不允许孔子修改历史,因为孔子提出,要修改历史就必须毁掉凡记录有上古地区名的历史,和人文历史的古书籍记录都要删除,要达到山东所以、山西、河北是黄帝炎帝的后裔,用这种方法去解决周的诸侯国中战争和矛盾。最后,孔子以“天子之命不可违”压迫老子,老子无法,愤怒的离开了典藏室,因为老子怕周平王伤害自己,就到了楚国。于是,孔子删除了《诗》百分之九十的文章,三千多篇《诗》,只剩下一百多篇,今天我们叫《诗经》。原来,还有一本记录上古历史的古籍,叫《书》,也是三千多篇,孔子也删除了差不多百分之九十,只剩下三百多篇,今天我们叫《尚书》。于是,孔子开始著“春秋”之书,重新修改历史,增加礼仪条文,对东周的礼仪做了部分补录修改,开始向全国推行。所以在推行“春秋”东周礼法这个时期,就叫“春秋”时期。紧跟着,很多诸侯国不服周平王和孔子修改历史,你争我夺开始了,诸侯国与诸侯国开始连年战争。这个时期,因为著“春秋”之书而引发更多的战争,历史上称“春秋战国”时期。从此,这中国历史的人物,和历史上因人物名字有关的地区名字,本来已经被周公旦已从古蜀迁徙到了甘肃、陕西、河南、安徽等地,这次在孔子安排下再次迁徙,又一次迁徙到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就把这个历史地名弄得全国都有相同的名字,中国历史人物也是一样。如:“伏羲、黄帝、嫘祖、炎帝、颛顼、尧、舜”等历史人物的出生地,也铺满了全国各地。现在只要提中国历史地名,和那些历史人物的出生地,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六七处。中国人今天要寻找的历史真相,都弄得找不到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真正出生地,在全国各地都有,各持所见。
回到原点,那么,尹吉甫是哪里人?他为什么到邛崃收集到古邛崃的诗歌?原来,尹吉甫是四川泸州人,他做太师的时候,西周还在古蜀,他的家乡离西周都城不远,才会以他的才学,做了周宣王的太师。那么,他做太师期间,西周的都城到古邛崃就是一天的路程,所以一定收集很多有关古邛崃的诗歌和历史,只是孔子毁《诗》和《书》。如今能找到证明邛崃一点点历史的就只有《防有鹊巢》了。
《诗经》《防有鹊巢》一诗写的是夏商时期邛崃的诗歌。
《防有鹊巢》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⑴,苕:tiao:音:条。旨苕古代指兰草
⑵,侜:zhou:周。舟:船
⑶,忉:dao:刀 。小心翼翼
⑷,中堂:《百家讲坛》王立群说,中堂,古代指“宗庙。”在古代,只有皇帝天子家族才可以立宗庙。
⑸,鹝:yì 旨鹝,古代指一种水鸟
⑹,惕:tì:弟。小心翼翼
意思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划着小舟在水面上行驶时,见对面的山丘上长满兰花草,兰花正在盛开,兰花草下面有一只水鸟筑了一个巢,美丽的姑娘小心翼翼地划船经过,怕惊飞巢里的水鸟,怕飞起来把正在开放的兰花弄坏了。美丽姑娘驾驶小舟经过宗庙的外面时,见宗庙的壁头上牵着一只罐子,罐子里也栽着一棵兰花草,兰花正在盛开,兰花旁边也有鸟筑了一个巢,姑娘的小舟也小心翼翼轻轻驶过,也怕惊飞巢里的鸟,把罐里正在盛开的兰花弄坏了。
一首夏商时期的《防有鹊巢》,本意是写人与兰花,和鸟与巢,但是里面出现了“宗庙”的情况,在上古时期,只有国王的家族才会拥有“宗庙。”那么,在上古时期的邛崃,这里是一个古王国,古王朝的都城吗?历史没有记载,也找不到文献资料,因为孔子修改记录历史的《诗》和《书》,删除了百分之九十。但是,根据很多古籍诗词,和古文学作品,我们找到上古邛崃是一个古王国的存在。第一,《防有鹊巢》中,证明了国王和国家才有的“宗庙。”第二,宋代 岳珂在《贺李微之兼工侍二首》中写到:
当时邛蜀起濮君,褒贬春秋赖洽闻。
又见璧跗攽异数,要令金匮阐斯文。
鱼凫西隔一隅地,龙马南来四世勋。
陈古鉴今皆实迹,论思亟愿张吾军。
从“当时邛蜀起濮君,鱼凫西隔一隅地”中我们可以看到邛崃有“濮君”的存在,也就是说,有一个“濮国”的存在,而这个古濮国在鱼凫国的西边,并不远。从中能看到一个古濮国存在的时间点,就是说,这个古濮国是和鱼凫国王是同一个时期的国王。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有了古濮国,又有了濮君的存在,还有了宗庙的存在,那么,这个古濮国的国王又是谁呢?我们翻开描写古临邛《芝颂》的一篇文章,古诗中就有一句话“维王之邛,”这个成语就是说邛崃的古时候有个叫“维”的国王,邛崃是一个古国,这个国家的“国王”叫“维。”那么,为什么这个国王的名字只有一个字呢?原来,在西周以前,中国人的名字基本上是一个字的多。比如,三皇五帝到夏时期,国王的名字大多数都是一个字,比如“尧、舜、禹”他们的名字都是一个字。禹,建立夏朝后,禹的儿子也一个字叫“启,”又如夏朝的国王名字:“禹、启、康、康、相、裔、浞、康、杼、槐、芒、泄、扃、廑、孔甲、皋、桀。”所以,古濮国的国君“维”的出现,很可能这个国家存在的时期是夏商时期?那么,鱼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目前没有定论。有说是夏中期,有说是夏晚期,有说是商早期。也就是说是夏商时期。那么可以这样理解和认为,邛崃这个“古濮国”应该存在于夏商时期。这样,《诗经》中的《防有鹊巢》中的“宗庙”就应该存在于夏商时期,而不是商周时期,或商晚期。比如周武王的名字就已经是两个字了,叫“姬发”:周公旦叫“姬旦,”所以,在周以前和商晚期,周人的“人名”已经是两个字了。
这样考证下来,《诗经》《防有鹊巢》可能写的是夏商时期的一个作品。实际上,在《康熙直隶邛州志》《嘉庆直隶邛州志》《邛崃民国志》中都记录着大禹治水初始地就在邛崃。大禹治水初始在(蒙蔡二山),天台山,古称蒙山,也叫鸿蒙山。有鸿蒙邛荒的称谓,《山海经》中的上古八荒中就有“邛荒。”今天邛崃和蒲江相接的地方,蒲江的西崃古镇区域,古称蔡山。邛崃《嘉庆直隶邛州志》还记载有“大禹敷土,平不落及。”《邛崃民国志》还专门记载有大禹治水成功后在天台山祭天的事情。也介绍了天台山初名蒙山,后叫罗纯山,宋时期才更改成的天台山。这种记载也就证明,上古时期的邛崃,就是一个古部落,或者古濮国的存在。其原因是大禹治水成功后,舜,把王位禅让给禹后,中国文献有“万国来朝,“执帛者万国”之记载,说明夏初,在全中国有一万多个国家,他们都认为大禹治水有永世之功,都愿意成为禹的诸侯国。这样去理解,上古邛崃这个区域本就是一个古濮国,邛崃至今一直有两条几千上万年就存在的濮水河,即仠濮水和布濮水,之所以宋代岳珂在《贺李微之兼工侍二首》诗中的“濮君”和“濮国”的关系,“濮国”和“濮水”的关系,在逻辑上就容易理解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0636/82ac59c255fa121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0636/62b64a66c7fd65b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0636/88eeaf621e9f5e6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0636/2eb3adda9099fa0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0636/e87c98a5a330078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0636/711f2fa25cebab1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0636/fbbd43f89bf0eca2.jpg)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