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驿道故事,盘活古驿道,使之“有故事”、“有文化”、“有情怀”,7月11-12日,古驿道文创大赛调研团队前往惠州惠东调研采风,亲身体验“绿色生态”、品读“红色革命”、探寻“古色建筑”。惠州惠东县住建局周股长、黄工陪同调研。
踏访“繁华”古道
惠东县历来是粤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享有“岭东重郡”、“粤东商埠”的美誉,高潭古道历史上即担负起惠东地区商贸往来的重任。
据黄工介绍,古时,当地村民每逢一、四、七圩日,便会挑着木炭、水果、茶叶、中草药等“山货”,途径汕尾及惠州的交界处龙船窝古道赶往赤石墟贩卖,并购回海货。这条担负着村民“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驿道被称为当地的“茶盐古道”。作为海丰羊蹄岭—高潭古道的重要节点,惠东地区的发展深受其益。
在黄工的带领下,调研团队前往走访高潭古道连生—中洞段。据黄工介绍,高潭古道沿线蕴藏着石船、炭窑等重要的历史人文要素,在此次修复的过程中,将着重对其进行挖掘。文创团队的加盟,将使被掩映的历史文化重焕新生。
“红色文化”也是惠东县近年来重点挖掘打造的元素,文创团队徒步的整条线路正是当年的红军路,也是省政府2018年重点打造的精品线路之一。古驿道在修复的过程中,将对中洞纪念广场、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马克思街等节点进行串联,打造系列驿道故事。据悉,惠东高潭古道将在“十一”黄金周开门迎客,续写新的历史。
品读“红色”精神
在黄工的带领下,调研团队前往高潭镇中洞革命老区进行走访,参观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徒步马克思街、列宁街。高潭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高潭中洞被誉为“东江红都”、“广东井冈山”,是广东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诗篇。经过多年打造,高潭已成为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随着古驿道的修复及开发,将会有更多的游客前来抚今追昔,缅怀先烈,传承革命基固。
探寻“最美”古村
在周股长的带领下,文创团队先后前往探寻“广东省最美古村落”皇思扬古围村与稔山范和村。
“青砖黛瓦石门框,鹅卵石道走四方”。皇思扬古村是惠东县保护最完整、最具规模的古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坐落于惠东县五百年有余。“整齐”“讲究”是皇思扬古村落带给调研团队的第一印象。古围村的建筑风格凝聚了岭南建筑的精髓,设计上讲究房系、姓氏的划分,并将天文、地理、人和等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古村的巷道经纬有序,以卵石铺就,据当地村支书介绍,这些鹅卵石巷道大都是真正的古驿道遗存。
村里的老人们说,皇思扬古村人杰地灵,一方净土孕育出近三十位举人,文武兼备,给后辈留下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村中有围,围中有村”是范和古村最大的特色。村中旧民居均为客家风俗建筑,以罗冈围、吉塘围、长兴围为代表的客家建筑使调研团队赞叹连连。如今的范和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广东最美古村落综合治理的示范点,在保留古村落原始风貌的同时进行乡村的综合变革,促使其建设与发展。
范和村的美与厚重是藏不住的,从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戏台、圣旨牌匾等文物古迹,不难看出其深厚的人文底蕴。
惠州惠东站,特邀大赛的战略合作伙伴广轻控股集团的三位工艺美术师参与调研创作。漆器艺人凌楚雯调研后表示,“商贸”这一主题凸显了古驿道的运输功能,可以从器具的角度入手进行创作,如契合“茶盐”主题的米缸、药罐、鱼篓等,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使传统文化得以盘活、源远流长。
为获取一手资料,使创作更好地契合当地需求,调研团队特地与惠东县政府、住建局及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茶盐古道商贸录”成就了惠东的前世今生,而文创大赛团队将用文化与创意丰富其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