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动乱背景下的三种人

动乱背景下的三种人

作者: 假装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1-12-16 14:52 被阅读0次

读朱自清《动乱时代》。
文章写于1946年,正是以抗战结束时的动乱状态为直接现实。于当时的人,是现实;于朱自清的文章,是背景。
这份时代背景,有时代的共性。就一般人而言,“人们一般望治不望乱”。但中国历史上,乱多治少。治的两种形态,一种是小康,一种是太平,小康有出现过,太平简直不可见。于这两种情况,恐怕晚清到民国,从康乾盛世(顶多就算一个小康水平)到洪杨等乱,到鸦片战争,到辛亥易帜到日本侵华,多少年没有过太平日子。
乱世之中,朱自清观察到三种人。
第一种人,携带着恐慌投机者。“人们感觉不安,彷徨,失望,于是乎幻灭。”三个心理形容词,即概括出恐慌之慌的样子。
可是,这些人还有能力,还有精力,因此他们投身于投机,投身于攫取各种生存资源 。可是他们的攫取是没有满足的,因为他们总是觉得不够,不够,还是不够。
第二种人,幻灭的青年,想要用热血改造世界。
青年是精力最足的,但因其并不在主要地位上,所以受到的管制多。现实又不如意,社群中又被管制,所以他们想要改变这世界。但这份热血又因经验的不足,认识的不足,所以做出很多过头或错误的事情。一方面社会需要他们的精力动力,另一方面社会也要承担矫正他们的过度冲动和错误。
第三种人,对现实人清醒认识,可是心力和精力已然不足,只能自保了。他们对现实有相当的接纳,又谨慎地调整着现实。虽然精力不那么足,但因其对社会的洞察,所以可以施力于关键处,能够做出切实的改变。
这三种人当然不能概括社会上的所有人,但可以说是朱先生留意到的三种。
这里有意思的,是朱自清的观察视角:精力,冲动和认知。
一个人行动的本能,在精力的支持。一个人冲动的烈度,支持他向前走多远或者行动波及的范围。一个人的认知,却是理性反思的重要品质。
精英有行动的精英,有认知的精英,有能量的精英。观察人的时候,如果能从更丰富的维度上来看,会更准确一些。
这篇文章,发表于1946年的中央日报。谁能想到,三年之后,朱先生就因乱世巨变而于世长辞了呢?


朱自清.jpg

相关文章

  • 动乱背景下的三种人

    读朱自清《动乱时代》。文章写于1946年,正是以抗战结束时的动乱状态为直接现实。于当时的人,是现实;于朱自清的文章...

  • 越分享,越富有

    铺开一张白色的画纸,晕染开一个炮火四起、民不聊生的动乱时代,在这动乱的大背景中却尚有一处宁静,那里尚有鸟语...

  • 动乱

    谁敢侵犯谁的人身权利告他去,让他把牢底坐透,这个社会太乱了

  • 美国的动乱让人揪心

    示威游行逐渐演变为动乱,不法分子趁机打砸抢,给社会和普通居民带来巨大损失。 虽然天各一方,但人类命运联系越来越紧密...

  • 一部悲欢离合的人生大戏—读《白鹿原》

    文|李顺 《白鹿原》的时间跨度从清末至建国初,这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史中最为混乱的半个世纪,在这个动乱的社会背景下,渭...

  • 世界史学习(二百)

    -动乱中,诞生了包括法国的法拉克王国,还有英格兰,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来自德国和日德兰半岛的日德兰人。-动乱中,...

  • ES中的三种并(and)查询的方式以及他们的差异

    [TOC] 0. 实验背景 主要测试并(and)查询场景下,query_string、match、term三种可以...

  • 《京华烟云》书评:若为女儿身,必为木兰也

    文/然雪婵 1 林语堂老先生将两大家族的兴衰荣辱置于那个动乱年代的大背景下,让笔下所有的人物的性情举止都具备了那个...

  • 动乱的产生

    动乱的产生,以语言为先锋,人惹祸害,也以语言最为厉害。所以《尚书》载:语言不合义理,正好招致羞辱。《诗经》亦载:白...

  • 动乱时代

    原著:朱自清 这是一个动乱时代。一切都在摇荡不定之中,一切都在随时变化之中。人们很难计算他们的将来,即使是最短的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乱背景下的三种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om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