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动乱背景下的三种人

动乱背景下的三种人

作者: 假装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1-12-16 14:52 被阅读0次

    读朱自清《动乱时代》。
    文章写于1946年,正是以抗战结束时的动乱状态为直接现实。于当时的人,是现实;于朱自清的文章,是背景。
    这份时代背景,有时代的共性。就一般人而言,“人们一般望治不望乱”。但中国历史上,乱多治少。治的两种形态,一种是小康,一种是太平,小康有出现过,太平简直不可见。于这两种情况,恐怕晚清到民国,从康乾盛世(顶多就算一个小康水平)到洪杨等乱,到鸦片战争,到辛亥易帜到日本侵华,多少年没有过太平日子。
    乱世之中,朱自清观察到三种人。
    第一种人,携带着恐慌投机者。“人们感觉不安,彷徨,失望,于是乎幻灭。”三个心理形容词,即概括出恐慌之慌的样子。
    可是,这些人还有能力,还有精力,因此他们投身于投机,投身于攫取各种生存资源 。可是他们的攫取是没有满足的,因为他们总是觉得不够,不够,还是不够。
    第二种人,幻灭的青年,想要用热血改造世界。
    青年是精力最足的,但因其并不在主要地位上,所以受到的管制多。现实又不如意,社群中又被管制,所以他们想要改变这世界。但这份热血又因经验的不足,认识的不足,所以做出很多过头或错误的事情。一方面社会需要他们的精力动力,另一方面社会也要承担矫正他们的过度冲动和错误。
    第三种人,对现实人清醒认识,可是心力和精力已然不足,只能自保了。他们对现实有相当的接纳,又谨慎地调整着现实。虽然精力不那么足,但因其对社会的洞察,所以可以施力于关键处,能够做出切实的改变。
    这三种人当然不能概括社会上的所有人,但可以说是朱先生留意到的三种。
    这里有意思的,是朱自清的观察视角:精力,冲动和认知。
    一个人行动的本能,在精力的支持。一个人冲动的烈度,支持他向前走多远或者行动波及的范围。一个人的认知,却是理性反思的重要品质。
    精英有行动的精英,有认知的精英,有能量的精英。观察人的时候,如果能从更丰富的维度上来看,会更准确一些。
    这篇文章,发表于1946年的中央日报。谁能想到,三年之后,朱先生就因乱世巨变而于世长辞了呢?


    朱自清.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乱背景下的三种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om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