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作者乔纳森·海特,一本值得精读的好书。
书中提出,人的心理分为两半,一半是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另一半是理性的骑象人。这是一本引导人积极理性地探求生命意义的书。
此书提出了很多接地气且普适性的观点,下面摘录几个书中观点并简单点评。
书籍越多,阅读品质反而变得越低。面对浩瀚书海,我们通常不是囫囵吞枣,就是只看书评。
评:选择过多反而增加选择难度,也影响行动质量。在这个物质富足、互联网信息爆炸的年代,享受到富足和丰盛的同时,也应警惕它的副作用——选择无能以及行动力变弱。
“黄金规则”,互惠是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评:合作共赢,礼尚往来,有来有往,这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这个规则的有效性是由人的自私本性决定的,是与人相处中不变的真理。
送礼,收礼,赠予,接受,施与受之间达成了平衡。其实,行贿受贿也是黄金规则的体现,都是有所施(求),有所受(回馈),只是这样的行为超出了“善”或“规则”的边界。
人天生就是“道德虚伪”,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很难忠实地遵照为人准则行事的原因。
评:道德虚伪导致了黄金规则施行的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互惠是人的本质需求,也同时受人的本质影响而难以落地。
那些参透此中道理并能够始终做到互惠的人(伟大的企业家、思想家),实属高人,他们认知通透,行动果敢,他们战胜了人的劣根性——自私。
人类的心理就是会主动去搜寻并回应威胁、侵犯及挫败,所以我们没办法强迫自己从好的角度看事情。正如富兰克林所言:“一点点病痛,我们就感觉得到;而健康的活蹦乱跳,我们却毫无知觉。”
评:这解释了那些天天阴谋论、末世论和社会危机的人,总是有一大群拥簇。
相比于岁月静好,人们更关注那些惊天动地的改变和动乱信息。越是无知,越迷信未知。
深度思考、危机意识、摸清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全貌属于一种理性的谨慎,或是谨慎的理性,这是好的。
人的存在有一种精神层面的垂直维度。你称之为“高贵、美德或神性”也好,你信不信上帝也无妨,但是人真的会在别人身上或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神圣、庄严或那种难以形容的善。
评:人是复杂的综合体,而善是灵魂的内核,向善滋养灵魂,行善唤醒灵魂。
两人对某事意见相左时,其实是感觉在先,后来再来编理由反驳对方。
评:这解释了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行为逻辑,即使之后拿出的理由多么充分,其实都是反对的目的在先。
这警示我们,获取信任比灌输观念更重要,赢得认同比取得威信更关键。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同则一拍即合。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夫与妻、商人与顾客、甲方与乙方……只要有信任和认同,不愁没有和谐关系。
印度的佛陀和古希腊及罗马时代的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无不劝大家断除自己对外在的人和事的情感依恋,因为外在的人事变幻莫测,难以掌控,还不如自己学会接受现实。
评:这种想法有其值得肯定之处,面对挫折,改变自己的心态比改变外在世界来得容易。
但作者也提出,有些事物是值得我们努力追求的,某些外在的生活条件能让我们更幸福。例如金钱,地位,权力,这些对提升一个人的幸福度并不是没有作用,甚至作用很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