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题材的作品,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早在古希腊神话中,伊阿宋在盗取金羊毛时途经雷姆诺斯岛,经历了许多离奇的事件。
而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也有讲到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时,遇到了在荒岛上用歌声魅惑人的塞壬女妖。奥德修斯战胜了诱惑继续漂流,并在最后返回了故乡。
两千年后的八世纪,著名史诗《贝奥武甫》中对航海和大自然风貌的详细描写,也为后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讲述了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与他弟弟安东尼奥和那不勒斯国王阿隆佐之间的冲突,他和妹妹流落荒岛,并最后利用在荒岛上修炼的魔法重回家园的故事。
荒岛也正式成为了故事的主舞台,而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也被誉为英国荒岛文学的开山之作。
18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现实主义的小说受到大家喜爱。《鲁滨孙漂流记》也是在这个时代诞生了。它讲述的是被困荒岛二十八年的鲁滨逊,遇见星期五,并在最后成功离开的故事。比起《暴风雨》,《鲁滨孙漂流记》更加贴近现实与生活。
此后,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人们开始征服自然,并更加关注现实。以此为契机,以生存冒险为主旋律的荒岛文学成为了主流,期间诞生了《珊瑚岛》、《金银岛》、《神秘岛》等优秀的作品。
1954年,饱经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的欧洲,满目疮痍。亲身经历这两次灾难的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打破了那个俗套的荒岛故事,《蝇王》应运而生,作品不再是靠着人性的光辉战胜邪恶,用智慧化解困难和挑战。局面一步步失控,理智被盲目淹没,人性被兽欲吞噬。
当我们看到,杀死昔日的同伴,这些泯灭人性的事情竟然发生在孩子,而不是大人身上,更加让读者触目惊心,不由得脊背发凉。
1983年,戈尔丁因《蝇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戈尔丁认为:人性基本上是邪恶的。人类社会的一切弊端均由人的邪恶本性造成。人的邪恶本性,尽管在文明社会里得到掩饰,得到抑制,但无可改变。人性本身的缺陷是导致社会缺陷的根本原因。
自《蝇王》之后,更多的作品开始尝试,在荒岛生存中加入对于人性的探讨。
比如深作欣二执导、北野武主演的《大逃杀》,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的《荒岛余生》等。
“荒岛”作为天然的威胁,增加了故事的冲突,从《奥德赛》的一幕场景,到《鲁滨逊漂流记》的奇遇故事,最后成为《大逃杀》自相残杀的人性试炼场。
作品类型和主题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从文艺复兴时期《暴风雨》对人性的看重,到工业革命时期《神秘岛》所透露出来的对科学与技术战胜自然、人定胜天的自信,再到二战后《蝇王》所体现的对未来和社会的隐忧。文学总是伴随着历史慢慢变化着,忠实地记录着那些时代更迭的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