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到了同心圆的最外面一圈了:身份认同。这最后一圈,其实就是前面三圈所累积出来的。
青少年时期,我们关注发型、衣着、结交的朋友等等,是否跟得上潮流,这就是大部分人自我身份认同的开始,现在的孩子,还要加上手机等智能产品,是否上了名校,等等;出了校门之后,我们的身份认同就变成了若干子:位子(工作)、车子、房子、妻子(丈夫)、孩子、票子......
老人又在同心圆的最外圈加上了许多圈圈,写上各种我们赖以为身份认同的东西——发型、服饰、工作、家庭、财产......
圆圈越往外,离中心越远,所以,也就是我们离真我越来越远了。此时,远离真我、茫然若失的我们就会拼命地向外抓取些什么,来汲取我们的自我感,小我就这样产生了。
我们的小我不停地向外抓取,以加强自己的真实性,好继续存活下去。可越向外抓取,我们就离中心即“真我”越远了,所以,这世上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快乐,但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却很少。
更糟糕的是,小我不但向外抓取,它也进而和我们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认同,让我们相信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人觉得自己“受害者”,有人觉得自己是个“弃儿”,甚至有人认同于癌症患者的角色,似乎有了这样的身份,别人才知道他们是谁。
一位高科技产业赫赫有名的人物,曾经一度陷入了身份认同的泥淖。彼时,他如此认同于工作、家庭、成就等,认为自己“拥有”它们,可没想到老天爷在一夕之间,将这些都席卷一空——夫人过世,自己的健康也出现了问题。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他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打败、一无是处的武士。
后来,他的事业有了转机,健康逐渐好转,也重新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人生伴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同样地,这得益于他遇到了老人,老人帮助他“看见”,他的事业、家庭、成就,都不是真正的他,而是他的小我。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他开始用不同的心态去应对人生,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衡量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从而找到了真我。
听了这位大佬的亲身经历,若菱更明白了老人的话:
觉察,是破解身份认同的秘诀。
要你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看见”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这个过程很难,也很漫长,愿我们都能有充分的决心和毅力,摆脱小我,寻得真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