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来源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
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原始动机)
所以渔民总是想方设法的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
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痛点)
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核心竞争力)
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
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
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
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关键要素)
鲶鱼进入鱼槽后,
由于环境陌生,
便四处游动。
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
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关键问题)
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这样一来,
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解读
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充分体现了竞争的重要性。
何为竞争
竞争是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
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竞争状态下的心理效应
竞争作为一种社会性刺激,会对个体产生一系列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
唤起动机,超常发挥
个体的需要多种多样,处于竞争条件下,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对于竞赛活动将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争取成功的信念也更加坚强。个体将动员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内在潜力与创造力,力争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应激状态,全身动员
竞争时,由于人们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情绪体验,刺激着肾上腺体分泌激素,血糖升高从而使全身肌肉产生了一种紧张感,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也都动员起来,应对突然面对的紧急情况。这种紧张感对参加体育竞赛及其他项目的竞赛都是有益的。
知己知彼,扬长补短
通过与他人的竞争,个体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扬长补短,精益求精。即使是遇到失败,遭到挫折,也能寻找原因争取“东山再起”。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急功近利,鼠目寸光
由于个体一心想战胜对方,经常将自己与对手进行比较,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竞争对手的优点、友好的表示等视而不见,不想做出公正的评价,甚至采取妒忌、贬低和仇视的态度,不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长远的发展看,这样会因小失大,也是鼠目寸光的表现。
此外,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频繁地进行竞争,容易产生紧张、忧虑、自卑等消极情绪体验,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在有些场合,如体育方面的重大比赛,升学考试,职业竞赛等活动,参加竞赛者心理压力特别大,由于求胜心切,反而会产生怯场与失误,从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而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长期和深远的影响。
(来自网络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