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8点左右,老大儿子在微信中发了一条信息:到学校了。简单的几个字抹去了心中的挂念。
孩子第一次去北京上学,是有老婆、小儿子我们4个人一起去的,我们提前早去了两天,顺便带小儿子去看了看北京动物园、天安门广场和圆明园,也算是借送老大上学之际,带小儿子第一次去北京。后来每次放学回来和开学回去,除了几次回来时坐高铁到站晚上8点多没有汽车,我去接他之外,其他的都是自己一人。现在的交通条件好了,可以有高铁、硬卧,再不济也是硬座,男孩子家吃点苦没什么,比我们那时好多了。
我上大学第一次报到的时候也是由父亲去送的,那时的交通条件比较落后,早上四点多钟起床坐上公共汽车到鲁山县城,然后等了好长时间,坐上了一个普通的火车,到漯河又转了一趟车,等到信阳的时候已经晚上了,短短的三四百公里从早上走到晚上。以后的放假和开学都是和同乡结伴而行,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话,到学校之后也是书信一封报个平安,收到信后,大约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
后来参加工作了,刚开始离家近,再后来到了县城工作,回家的次数少了。每次回家之后返回县城,父亲总是要打个电话问一下是否到家了,短短的一个问候,也是抹去那心中的挂念。后来我也养成一个习惯,每次到县城之后都会打电话先报个平安。
报个平安,抹去那份牵挂,在父子之间传承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