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汉语考试在这个国家“火”了,网友看了题目后:“苦”了外国兄弟了(黎淑同 巩彩明 新华社)》 一文,文中谈及的其中一个考题,引发了不少广东网友的一阵热议。题目和答案解释如下:
请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A 天凉了,你要穿多点儿衣服。
B 老师的鼓励,使他信心大增。
C 昨天睡得很晚,所以第二天9点多我才醒来。
D 为防止在野外活动中迷路,你必须掌握定位和测向方法。
(注:考题来自新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
根据孔子学院的提供的试题标准答案,正确选项是“A 天凉了,你要穿多点儿衣服”。
对于这道题,一位教授中文的老师解释说: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多穿点”,而不是“穿多点”。
世代相传的广普都说“穿多点”,如今却被告知是错的。 身为说广普(广式普通话)的岭南人,本人对此答案也有异议,觉得这种情况类似前段时间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有矫枉过正之嫌。
语言是一种习得的东西,是会随时间和地点变化的,只要不存在规范的发音、拼写及逻辑错误,就不应该拿来上纲上线当考题。倒是那些存在不合理逻辑的甚至影响理解的,应予以规范。如:选项C . 昨天睡得很晚,所以第二天9点多我才醒来。这个答案存在两处不够严谨或会影响理解的逻辑问题。其一, “第二天”往往是指说话人所在那天的次日,昨天已非说话人所在那天,相对于昨天的次日是今天。其二,时间有24时制和12时制,所以 “9点起床”欠具体。因此,本人认为C的正确表达是:昨天睡得很晚,所以今天上午9点多我才醒来。
特别赞同高中英语课本(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文的一句话:没有标准英语这种东西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tandard English)。 在此把这句话引申为:没有标准语言这种东西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tandard language)。英语允许英式美式甚至中式共存,允许有俚语习语书面语口头语百花齐放。事实上,就语言的包容性而言,汉语和英语相似。
汉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标准汉语中,除轻声外共有四个声调。汉语一般划分为13种方言(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639-3[3]国际语种代号标准),各方言可分成多种次方言。十三种汉语一级方言分别是:官话、晋语、粤语、湘语、淮语(有争议)、吴语、徽语、赣语、客家语、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莆仙话。另有平话等争议较大的方言。
既然地方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改变的事实,没有对错之分,那么,作为语言教育者和命题者,就不应再纠结于官方和非官方语言表述方式或语序的孰对孰错,而应着眼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语言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同时教会他们如何根据不同场合使用更得体的更合乎逻辑的语言。
希望有一天不同地方的人们听到广普语:“你穿多点儿,你吃多点儿……”时,不是立刻纠正:“嘿,你这样说是错的”,而是马上会意:“噢,原来你是广东人。”
世代相传的广普“穿多点儿”真错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