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疫情爆发之后,我在老家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其实我数了数,呆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很多人其实都在问我在家干嘛?我也不知道我在家都干了些什么,本来就属于不设限的假期,不过依旧有在日历笔记本上有记录的习惯,所以我去分析了一下这些事件,综合下来发现,我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忙着参加家庭活动、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参与农事劳动、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尝试做一些食物、四分之一的时间不知道在干嘛,记录不详。
今天想法新奇的想整理得是农事篇,大概是因为打电话回家,我爸妈说今年种的玉米都快死光了,可能会面临颗粒无收的情况,这让我很震惊,不写点什么当做记录大概会连今年劳动过的痕迹都没有了。其他的记录,我想有时间、某天突然想起或者被激发要记点什么的时候再来详细说一说。
在今年参与的农事劳动中,我所参与的部分并不多,但却可能是我长大以来参与的较按照节奏走的一次了,以前参与的部分都很零散,而且以前我只是个“劳作机器人”,我妈叫我去帮忙就去了,对于这些农活没有过观察,也没有如此按照农耕节气的参与过,做完就完了。我们家在喀斯特山区,属于石漠化严重的地区,本来土地就不多,4亩左右的地,1.2亩左右的田。只是近年来村里很多人家丢荒了自家的土地选择外出打工挣钱,我妈有时候会顺带着将我们家旁边的地一块种了(当然是咨询并同意的),说是留着旁边的草也会长到我们这里来。
【种玉米】
种玉米是年后开启的第一个农活,开始要种的时候还非常期待,因为在家呆到竟然想去做些体力活丰富生活。我们家今年种玉米的节奏在村里是属于中晚期的,有一些人家在年前及年后很早就开始种了,广西的气候温和,在我看来如若没有极端天气的话,这段时间都是合适种植的,但是对于农人来说,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比如,担心天气会再回寒,有雨水多的时候是不合适种的,太干旱也不适合种……所以到我们家是我们家里人说什么时候种就什么时候种,种的也不多,我们家约三亩加上弟弟家的两亩多,但足够一年人和其他家畜的口粮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人出动合计也就种了三天吧。晚种的原因还有一个是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家年前没有买种子,年后村子封路了,不好出门购买,这还是有一天爸妈着急了,爸爸拿着通行证出门去购买回来的种子。这也让我深深感叹着,老品种的重要性,承接着保留以前的农作物的多样性存在之外,还是重要灾害和危机中的重要生命保障。
我们家今年种玉米的步骤很简单,挖坑,放点磷肥or复合肥,放2-3粒种子,埋坑。因为今年大人们都没有空参与这项农事,所以就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自己去种,按照他们所说的,我们做得都是不合他们规范的,肥料放得太少,种子放得离肥料太近的,埋坑的时候土太厚之类的,与至于我们种完之后,村里有人路过我们的地后跟我妈说我们少了很多没有种,那其实是弟弟找土埋坑时挖出的其他大坑,哈哈哈,这个年轻小伙力气不错!
种玉米场景,两狗子每天按时陪我们出工【砍甘蔗】
今年村里还种甘蔗的人家不多,一个是因为村里有一个甘蔗合作社,主要是租用土地种了几百上千亩的甘蔗,但都是分散在不同的村子地块的,县城里的糖厂自然优先跟合作社合作,所以其他人家自己种的甘蔗,难拿到准砍证;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人家都不种甘蔗了,你要找工人有些难,以前是大家都种,小组之间相互合作,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这样下来一年大家都甘蔗都靠着小组内的人员轮流砍完,但是现在找不到人了,砍的甘蔗就露天放置着,广西这么热的天气,一天下来损失很多重量,如果工人少,三天之后才砍足一车,也是损失了不少。
我们家是最后一年种植甘蔗了,自己家里的四亩地全部拿来种植甘蔗了,工人也是好不容易拼凑了个十二人左右的小队,这十二人里有一些是还种植甘蔗的四户人家,还有一些是从合作社那里找来的工人。砍甘蔗这么重体力活的我可干不来,拿刀砍甘蔗我这臂力不行,将甘蔗叶剥落也做不利索,一捆甘蔗60-130斤的都有,将甘蔗拿去称重我也扛不起,所以我只是去帮忙记甘蔗的重量,没错,就只是个记数的机器人。记录下每一个人砍了多少斤甘蔗,到时候好给工人算工钱。计数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记差了记漏了记错了都是有可能的,有些工人会在一天结束后看自己砍了多少捆,有些还会在结算的时候拿清单核对的,所以一刻都不能马虎。
将甘蔗从地里扛出来 等待工人来称甘蔗记甘蔗的这三天里,让我感叹的是砍甘蔗的变化史。在我小学的时候,砍甘蔗是村里在砍蔗季,统一在屯里抽签,预报你家有几车甘蔗,先是抽第一车的签,再抽第二车签,然后每年准砍证下来之后按照抽签的顺序将证给到相应序号的家庭,来抽签的人家自动组成小队,轮流帮忙砍,在我记忆里,那时候种甘蔗是真的很辛苦啊,砍甘蔗之前的七八九十月份,都是要去地里剥甘蔗叶的,因为剥不干净的糖厂会扣钱,而且人家去砍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怨言,最辛苦的是给甘蔗装车的时候,砍好了一车的量之后报给糖厂,糖厂会派车来,车多是半夜来,有时候辛苦一天下来睡得正浓,车来了,你就要起来去装车,全部都是靠人一捆捆的扛上车,风雨无阻,有时候有些人还会因此受伤,那会儿为了整个村里的甘蔗装车,还会在村里开阔或者片区中心点用石头修建装甘蔗的平台,每砍完一处地方就需要用车拉到平台那里放着。现在种植甘蔗即不需要去剥甘蔗叶,也不需要集中放置,亦不需要工人去装车了,糖厂会有一些合作的铲车司机,直接铲着就可以装车了。
甘蔗集中放置 现在甘蔗装车的过程【种花生】
我们家的花生是种来炸花生油,奶奶参与了我们的活动,她一个人在家将近两麻袋的花生全剥皮了,手指都剥疼了,可是感觉到她还是很开心的,有参与感了,被需要了。
奶奶剥好的花生种子今年我们家种了一亩地的花生,叔叔家八分左右,许久不种花生,我跟我弟弟妹妹叫苦连连,花生地是在地里犁出一条条浅沟,然后在这些沟里去放肥料和花生粒,花生粒放到令人崩溃,因为你要全凭自己去把握间距,可是就这样大人们还是不满意说我们放的间隔太远了……期间还要放木薯,因为收了花生之后的地块就留着木薯生长了,这样到十月份之后就可以收木薯了,一举两得。
种花生现场,大太阳,我们蔫了【种木薯】
这几年,种木薯渐渐成为了村里人愿意干的事,因为村口外有一家酒精厂,方便大家拿去卖,而且种木薯需要的投入和管理成本都不高,从种下去到收获,几乎不用管。这几年木薯的收益也不错,所以就成了很多人喜欢种的作物。对于木薯的印象,是小时候,种了之后会有人来收购,然后装车带去很远的地方卖给工厂。还有的记忆大概是我小时候常听我妈说的,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零花钱给哥哥,所以就鼓励哥哥们自己去挖木薯拿去卖,卖得多少钱都是自己的。我是没有经历过这个……
今年种的木薯,一部分是在已经种植玉米的地块种,花生地的已经跟着花生一起种下了,还有一部分是要在今年翻起的甘蔗地里种植,今年的甘蔗收割了之后,地就全部翻了,我爸拿耕地机翻的,以前全部都是拿人工一个一个甘蔗根挖起来了,根很深很大,很累人。所以今年空出来的甘蔗地就全部就种上了木薯,大概种了四五天才种完。
我爱皮特,会孝敬狗大哥、会抓老鼠还爱跟随我们劳动【施肥玉米】
今年种下去的玉米长势还不错,到了清明前后,就已经长得比较高了,所以我们趁着清明前的空闲,我们就去给玉米施肥,这是我觉得最累的一项工作,因为地里除了有很多草要除,还有要长但还没有长出来的木薯,一不小心,就会将木薯挖起来了。我这样的生手,每次除草之际,一个不留神还可能会将玉米一个镐子全部一起铲除了,或者就是在将土弄过来盖肥料的时候会将玉米一并覆盖了,就还需要去摆正它的位置,对我而言,非常麻烦。
施肥过程对于除草这件事,村民似乎天生就见不得草,一点长出来就不行,也不管这个草留着是对农作物好还是不好,但我不敢吱声,因为我不敢在种了那么多年地的经验农民面前“大放阙词”,再说,农业这么专业的事真要说起来我也不懂。在我看来,施肥嘛,不就是用土将肥料盖住就好,其他的就留着咯,可是,爸妈非要还得除草,要将整个玉米苗覆盖完,这样下来,工作量可就大多了。而且一整天,挖挖挖,我的腰真的累得不行。
我妈除掉的草,被我拿回家放在二楼做绿植,多好看!【后续与感受】
这大概就是我从二月份到四月份参与的一些农事,我爸妈做的远比这些还要多,如:二月份开始播种禾苗、给田里放农家肥、请人去耕田、清明前种水稻等等。有一些是他们不希望我太累的去参与,有一部分是有时候我也有些其他的事情要处理,没顾上。除了地里的农活,我还参与了种菜的部分,广西属于在春节时期蔬菜最好长的时节,雨水充沛,天气温和,很多菜都长得特别好,可是过了春节后,就开始没有更多的菜可以吃了,这时候,就需要种一些瓜类菜,今年,我们家种了南瓜、青瓜、还有其他两种瓜,是我去买的种子,但是不记得叫什么了。
打电话回家,家里人都在抱怨最近不下雨,很多玉米没有办法开花,全部都枯萎了,很多人都去割玉米苗回家喂牛了,我爸惋惜的说:“几百块钱的种子,还有肥料,今年是没有收成了……”我也很难过,毕竟是参与过的劳动过程,结果却没有结果。今年的气候,在我还在老家的那段时间,一直觉得雨水特别多,因为季节性的河流都好多次见到水流到地表来了,但是,之后就很少下雨了。田里的水稻还是抽了自来水去灌溉了很多次的,只是不知道还要干旱多久。老妈说:“菜地里的青瓜倒是结了不少的果,只是青瓜这几天也开始变得不对劲了。”
务农真难啊!!!除了需要有技术,有投资,需要有很好的体力跟上管理,简单的一些劳动,对于久不劳动的我们,做了一天下来也觉得非常累,累到晚上什么都不想做,就让我们瘫着就好,用弟弟妹妹的话说就是:“我的老腰啊!”。在喀斯特山区,务农更是难,很多地块根本没法机械化,地里全是石头,一个不留神就将机器弄坏了;还需要看老天的脸色行事,只是这些年,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村民也摸不透了。除掉这些因素,我在我们家的观察中发现,很多时候村民也许不太懂得技术是什么,凭借的更多是这么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感觉(这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就是技术),而且很容易受到旁边人的影响,别人说什么好,怎么做,别人都种完了我也该种了,就去做了。而你要说他们真正爱土地吗?也不尽然是,也许只是没有更多的选择而已。这样描述或许是不准确的,毕竟我还没有真正的走进去。回到南宁,我又重新看了以前清姐给我的社区伙伴记录返乡青年的书《让梦想扎根》,跟以前懵懵懂懂看的时候心态不同,真心佩服这这些青年人,有勇气有担当!
我在做这些农活的时候,内心是非常踏实的,尽管体力方面跟不上,比如,种玉米的时候我挖不动坑了,就让我弟弟来代替我,我去放肥料;给玉米施肥的时候,我才做了一行,我妈就已经做了两行了。在这里,我有一个非常好的转移体力疲劳的办法,那就是一边干活一边听音乐或听书,就感觉不会那么累了。但是我还是很享受做完之后的成就感,而且那种细细去感受土地及其周边环境带来的恬静感和胡思乱想的感觉,比如,做着做着发现了一只青蛙,哦,原来它冬眠还没有完全苏醒,还有些懵懵的;有时候也发现了钩盲蛇,小时候多害怕呀,这会可以去认真找一找它的眼睛在哪里了;给玉米施肥的时候,发现我们家的地里有好多好多的蚯蚓,随便一个镐子就可能将一分为二了,那么,我们家的土地状态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有时候做着做着,就想着,地旁边的野桑葚熟没熟,一会干完可以去看看……这些小时刻,倒是构成了在地里干活的美好画面,以至于每天虽然都喊累,但是脑海中却依旧保留了欢乐的记忆在,而这些记忆是真的会存在很久很久。
在干活的路上或途中自然观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