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觉醒来,“十八岁”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感冒,刷满了朋友圈。
十八岁,那个时候,我读高三。
抬头就能看见黑板上那个显眼的高考倒计时。
日记本上记录着理想的大学和年少的幻想。那时候信誓旦旦写过的,说过的话可能没有实现,甚至不一定会记得。
生活也只不过是在宿舍、教室、食堂这样的三点一线乐此不疲的来来往往。
没有堕胎车祸,也不敢在高考时少做一道数学大题,更不会主角光环大开超长发挥考上自己不敢想的大学。
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老老实实埋头做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上课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的掀开卷子下面压着的《青年文摘》和《意林》,偶尔还会偷瞄一眼喜欢的人。
可即使是如此平凡的十八岁,回想起来,依然有许多想说的。
我想其实大部分人的十八岁,都不像电影那么精彩。
我们怀念十八岁,怀念的只是一言难尽的青春。
二.
有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人们总会对那个平凡的十八岁耿耿于怀呢?
我听到过很多说法,但给我最好答案的是老白。
他回:“还不都是现在过的不如意。”
听到这种解释我想了很多,自从工作后开始怀念的时候,内心无非就是:
“怎么会做这样毫无价值的工作。”
“想当年我也是重点大学的高材生。”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真的好不甘心。”
现在想起来,人有时候喜欢怀念起过去,其实是一种很悲观的情绪。
就像高考考上的学校不如意,人们会开始不断谈论起自己高中时的丰功伟绩;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的人,也会开始在各种怀旧的场合谈起自己大学时候得过的各种奖。
因为他们忘了,自己曾经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合适有效的努力的。
心里放不下对名誉和成功的执念,自然要在新的挑战中成为最鲜明的落水狗。
三.
从法律意义上讲,90后已全部成年,集体告别了少年时代。
但法律意义上的成年,并不意味着真正的长大。
人们总喜欢用法定的年龄把人生划分成不同的阶段。
“6岁,法定可以上小学了。”
“18岁,法定是个成年人了。”
“22岁,法定可以结婚了”
用这样简单划分阶段的数字,唯一的效应大概只是赋予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但它不能真正的意味着:“过了18岁,我们就成年了。”
成年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有可能需要很多年,也有可能只是一瞬间。
真正让我感到成年的事是:我身边很多同龄的人陆续开始结婚。
甚至于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孩子已经会打酱油了。
最后一届九零后都成年了,这意味着,我们这些90后就要变成那些小孩口中的叔叔阿姨,也或许,你就要当上爸爸或者妈妈。
年龄只是一条人工画出来的分界线,我们比谁都清楚:
我们这届接管社会的90后,已经成为大人了。
我们不是告别青春,不是告别年少,我们只是在述说现实。
毕竟,也没有人会把我们当做小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