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邱老师该骂,还是苟晶该骂

邱老师该骂,还是苟晶该骂

作者: 涛涛记得笑 | 来源:发表于2020-07-08 08:16 被阅读0次

    转载自苏群公众号

    邱老师和苟晶的故事,告一段落。邱老师连带共15人被处理,苟晶清空了淘宝的货架。这个故事像一部黑色电影,有阴影里的勾当,有阳光下的谎言,有两败俱伤的复仇,以及国产片必不可少的结尾——迟来的正义。

    假如,这个故事真的只是发生在电影里,网络的声音还会如此撕裂吗?

    如果真的只是发生在电影里,有一个角色会丰满得多,那就是邱老师。

    在现实中,邱老师表里不一,偷梁换柱,勾结亲戚、朋友和公务员,连续两年伪造文件,第一年让女儿冒名上了中专,第二年让苟晶上了中专。违法犯罪23年后,天网恢恢,罪有应得。

    如果放在电影里,这是一个可以大大塑造的人物。有一个电影可以借鉴,那就是横扫了金马奖的《阳光普照》。

    视频:《阳光普照》预告片

    电影里的阿文,两个孩子的父亲,以教授驾驶为生,家境清贫。老大最令他骄傲,老二是混混。阿文心里,最瞧不起这个没出息的老二,仿佛没这个儿子。但是,老二从少管所出狱后,被当年一同犯案的混混纠缠,眼看亲生儿子就要再次跌入深渊,身为父亲,阿文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电影和现实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可以沉浸其中,把那些人物、情节当真去体验。你经历了世间的悲欢,感受了人物的内心,评头品足,弹赞唏嘘,却又不必留下任何道义上的负担。

    看完《阳光普照》,我发推荐语说:“家庭是一个人最后的港湾,港湾尽头,是父亲。”

    但这只是电影,在现实中,如果你去这样写邱老师,就是政治不正确。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属性,从来不是单一的,但在公众事件中,往往只以单一属性出现。比如邱老师,虽然已经77岁,但他在这个事件中的属性,就是一个弄虚作假、偷梁换柱、为了自己的女儿改变他人命运的罪犯班主任,而且伪装了23年。

    其实邱老师还有其他属性,只是在大众传播事件中缺失了。比如,他在退休前,还是优秀党员,劳动模范,教学能手,十佳班主任,优秀教师,济宁电视台甚至多次报道过他的模范事迹,苟晶的语文成绩最好,应该也离不开邱老师的心血汗水。

    邱老师还有一个属性,那就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大儿子当了警察,小女儿学习不好,这个小女儿将来怎么办,最让邱老师挂心。

    如果是在电影里,可能会有这样的桥段——

    父亲:小通啊,小慧怎么办呢?我这个老师真是徒有虚名,连自己的女儿都教不好。

    儿子:爸,您也别急,咱们想想办法。小妹这成绩,上大学是不可能的,能上个中专,将来有口饭吃就不错。

    父亲:可是小通你不知道,她连上中专都困难。

    儿子:我看小妹的分数,差得也不多,您教育系统关系多,是不是可以找找人,在本地上个中专?你看我们警校也还可以,将来跟我一个系统,还能照应着点。

    父亲:谈何容易啊,你不知道,这分数根本不可能改,你硬碰硬就得上分数线。

    儿子:这样吧,我也想想办法,您看看有没有可能找个人替一下,现在有不少一看分数只能上中专,都不甘心,选择复读呢。

    父亲:可是小通啊,这样做要查出来,你父亲这脸往哪儿搁啊?

    但这只能拍电影,即使拍成电影,尽极渲染一个父亲为了儿女铤而走险的心路历程之后,还得有一个正义的结局。你不能像《阳光普照》里那样,光天化日,对妻子诉说自己如何才有了那样罪恶的念头。

    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不可脱离其历史阶段和环境,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所决定。我提出邱老师作为父亲的属性,并非因为他那张白发苍苍、孑然孤苦地站着打电话哀求苟晶的照片,而是将整个事件置于长达23年的时间跨度中,去寻找邱老师犯罪的内因和外因。

    苟晶和邱老师,是中国由人情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的典型案例。

    23年前,中国还处于典型的“人情社会”,找关系、开后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渗透到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中。

    那个年代,有谁家没托过关系、走过后门呢?对大多数人家来说,即使托关系、走后门,改善的机会也不大,但身为父母就会想,如果不托关系不走后门,可能会更差。小孩上学、升学、高考、招工、参军、毕业分配,父母分房子、调工作、装电话,即使去医院看病做个手术,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找找关系。

    邱老师一家,就深陷在那个年代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那些被处理的警察、老师、公务员,绝对不会想到,23年后中国会变成这样,绝大多数事情,托关系没用了,没后门可走了,而且,当年理所当然、无处不在的“照顾一下”、“帮他个忙”,23年以后会翻出旧账。

    和那个年代相比,人情社会蜕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日常生活的很多事物已经商品化,你得靠自己了,比如,考试硬凭分数,毕业自己找工作,房子得花钱买,电话送上门都不想装,医生不敢收红包了;二是大多数后门被堵死了,公务员吃个饭都得说清楚,你让他帮忙那是害他,提都不敢提,比如,现在还有谁被交警逮住以后,会找关系去“铲分”吗?

    那个年代阴影里的“替身”非常多(参读《大学室友的三个名字,藏着一个大秘密》),可是无处不在不等于合法。

    邱老师如果年轻20多岁,应该会庆幸生活在这个年代。生活依旧不易,可是失去了偷梁换柱的机会,内心作恶的小兽无法出笼。这样,反而更轻松,邱老师仍然替女儿上大学操心,可是既然无能为力,不如好好当优秀党员、劳动模范、优秀教师。

    然而,当年做下的事,铁证如山。他的确不像苟晶说的那样,改变了她的人生,但既然女儿上了中专,就有另一个不知名的人没有上那个中专;第二年邱老师为苟晶伪造了档案,把她变成应届生,又让一个不知名的人失去了上中专的机会。

    还是回到电影的世界,比较让人轻松。

    在电影里,邱老师有机会展示那个年代,如卷轴展开般让你看他一点一滴的内心变化;苟晶也有机会展示那个年代,而不必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打动当代网络世界极端的民众。

    当你无法摆脱环境,就在里面苟且,那个人情至上的年代,每个人施展本领,在蛛网般的人情关系中获取更好的生存空间。你是否问过你的父亲,为了你的上学、择业,他有没有托过关系、走过后门?在那个年代,无人幸免。

    我无法忘记自己小时候,有一次母亲回家,坐在凳子上嚎啕大哭。为了换稍大一点的房子,她去找领导诉冤,但是拎去的礼品被扔了出来。我考大学,母亲说万一考不上怎么办呢?咱家没有关系,但找找人,转几个弯,总能找到吧,咱进邮局也行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邱老师的心情,我们在电影里更能体会。

    谁不希望这个现实世界,阳光普照,天高地阔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邱老师该骂,还是苟晶该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hq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