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2原因和目的

3.2原因和目的

作者: 陈加茂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08:44 被阅读2次

    《心理治疗基础》89-91页。

        原因和目的

    一、原因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因果观,因果观总是隐含着决定论。目的观相反,它意味着人有意志自由,对行为有选择的自由。心理治疗的前提是,一个人对可能的行为有选择的自由。

        假如人的行为是由原因决定的,在因果的锁链上当然没有个人自由容身的余地,那也就谈不上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了。

    感想:这几句话很经典,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可以用来更好的理解世界。我一直以来极力让自己的思维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反抗被动的,消极的思维模式,目的论很合我的胃口。永远积极,永远主动。

        原因即是目的,目的就是原因。

    因果观总是隐含决定论,决定论和因果观使用很多来访者,因为他们总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由,以拒绝改变。拒绝改变的人大都会遇到问题 ,因为他们不敢改变,或言之他们不敢承担责任 ,承担改变的责任,所以他们喜欢因果观,喜欢决定论,那样就与他们自己无关了 ,因为那些客观原因。

    二、目的

    行为的目的是各式各样的。

    1.区别外目的和内目的很有必要。商人做买卖目的是赚钱。儿童跑跑跳跳,目的在于活动本身给他以快乐和满足。前者叫外目的,后者叫内目的。

    很多行为既有外目的,也有内目的。外目的太强烈时,内目的可能消失。内目的太强烈时,外目的可能消失。

    2.目的和手段可以相互转化。目的转化为手段叫目的手段化。手段转化为目的叫手段目的化。

    3.兼有内外目的之行为,就个人行为的发展历程而言,总是一个目的出现在先,一个目的出现在后。先有内目的,后有外目的,也就是目的手段化,这往往意味着人的生物性之社会化。例如,幼年打球只是为了好玩(内目的),长大后进了国家队,打球成了为国争光的手段,赢球成了外目的。胜败关系到国家荣誉,这个外目的太强烈了,内目的往往趋于消失,球员们可以完全体验不到打球的乐趣,反而感到十分紧张。反过来,如果先有外目的,后有内目的,则是手段目的化,意味着社会价值之个人化或奖励的内在化(自我奖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2原因和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ia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