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苏辙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总之,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掀起的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三苏等五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得散文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他们的散文成为后人不可动摇的典范,由此建立了我国古代散文的传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