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痛快至极,完整的人性就该如此!

痛快至极,完整的人性就该如此!

作者: 囚徒的自由 | 来源:发表于2024-03-26 16:36 被阅读0次

    看《王阳明大传》真是痛快,虽然世人多爱苏东坡,但是不得不说,王阳明的人性要比苏东坡完整很多。成熟、完整的人性就是能够容纳善和恶、强和弱,面对普罗大众能够理解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复杂,有着深深地慈悲和宽容。面对恶人,可以利用、可以拉拢、可以反间、更可以用权谋碾压,有权变、有杀伐。这是古往今来很多所谓的“圣贤”做不到的。

    那么原因何在呢?

    王阳明是怎么做到的?

    01

    知识不仅要有深度,更要有广度

    王阳明学习的知识不仅有深度,更有广度。《王阳明大传》中说:“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就是说,王阳明早年学习侠客、骑射、此章、修仙、佛学。

    其实这个不足以覆盖王阳明的所学,王阳明还修习过道家,和娄谅、陈献章学过心学。另外许璋还教王阳明兵法、权谋之术、阵法等等。当然因为当时内忧外患,王阳明自幼就是非常喜欢研究兵法的。

    所以我们后来看到,王阳明无论是剿匪、平定宁王叛乱、面对追杀、和宦官斗智斗勇,他都能有非常好的办法和策略,应该说就是源自他非常广博的知识体系。

    02

    因为广度,才能避免明显的偏见

    普通的认知里面,我们可能认为,王阳明知识的广度,可以成就他的文治武功,但是如果这么说,多少有些因果倒置了。

    我们看古代所谓的“圣贤“,往往出色的只是文章,比如苏东坡,他之所以千古以来一直被大家喜爱,其实更多的是他的才气和他的豁达,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但是不得不说,苏东坡在政治上的智慧确实遗憾,他屡屡被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豁达也是苦难逼出来的,也是他对苦难的一种妥协呀。他缺少了化解或者反击的办法和智慧。

    古代纯修儒家的“圣贤”,虽然学问可能很好,但是人性不够完整,因为固守儒家伦理,掉入君子陷阱,面对恶人就无所适从了。所以我们看无论是欧阳修、范仲淹,在失意的时候,都只能纵情山水之中。之所以如此,这个就要说说知识广度的重要性了。

    因为知识的广度,让王阳明避免掉入纯修儒家的偏见中。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按照现在科学可以理解,任何的知识、理论、学问都有边界,都是有偏见的。这就是问题所在。

    儒家有儒家的偏见,儒家过于强调伦理、过于强调君子、过于强调人性本善。

    道家则是过于自然主义,太清心寡欲,虽然我们说欲望不好,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是合理的驾驭欲望,而不是消灭欲望。从心理学来说,性、自恋和攻击性,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如果我们消灭或者压制了这些,人生就太苍白和干瘪了。庄子里面说,道家修炼的至高境界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是不是感觉有点怪怪的。

    佛家则是斩断关系、过于无情。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要在关系中去活出来,而不是躲在山洞里自说自话。如果为了所谓的修炼,可以抛家弃子,断绝父兄,这个修炼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同时佛家也是戒欲,也是上面说的问题。

    至于权谋、兵法,则是过于冷酷,缺少了人性的温暖。

    所以我们看,每个学派、知识都有它的偏见,都有它的边界。因此我们如果长期学习一门一派,往往就会让我们步入深深地偏见而不自知的境地。当一个人步入深深地偏见中,他自我就很难有腾挪的空间了,因为他的偏见,会帮他屏蔽掉其它的知识、认知。所以,他就固执的坚守自己认为的”正确的“那一套。

    只有当你深入地学习不同的知识,你才能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各自的不足,相当于你才能看到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你的自我才有腾挪的空间,面对事情,你才能看到正与反、善与恶、利与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而不是执其一端。固执的认为,这就是圣人之学、君子之风。

    古代的很多才子和大家,其实主要学习的是儒家,涉猎其它的知识太窄,或者深度不够。所以,往往只会用单一的思维应对外界,面对恶人毫无办法,更无法看到恶人可以善,善人可以恶,只会和恶人势不两立,而不懂驾驭善恶。

    我们看王阳明,就会感觉他足智多谋、灵活应变,不拘泥教条,可以利用舆论、可以伪造公文、可以利用敌人、可以利用间谍、可以策反、可以杀戮、可以打心理战、可以赏罚决绝、可以分化、可以拉拢、可以将计就计……

    最让人动容的是,在明朝那个时代,面对所谓的坏人,王阳明可以非常灵活地对待,而不是像过往的”圣贤“一样和其势不两立。这就是人性的完整,可以看透人都是善恶共存的,善和恶更是可以因时、因势而转化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一句,我们孩子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永远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课程里深耕,那么也许可以更为”大师“,但是永远成不了王阳明。

    03

    此心不动,为什么别人做不到?

    王阳明在剿匪、平定宁王叛乱的时候能做到此心不动,也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所以他才能剿匪如扫落叶,平宁王叛乱之快如同神仙下凡。

    那么这个此心不动,致良知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神奇呢?

    这个其实超级难,按照现在科学来说,心其实就是自我和思维。此心不动,是要排除自我和思维的各种干扰,这个确实很多人做不到的。此心不动,那么听谁的?听从本心或者说真我。

    我们平常很容易说,要做真我,但是只是说说而已,且不说普通人做不到,古往今来那么多所谓的圣贤都做不到。为什么王阳明做到了呢?

    当然有我们前面说的,王阳明因为知识广博,所以能够更全面去看问题和自己,另外他有过修仙、修道、格物等很多的修炼过程,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贵州龙场,在面临生死之后,这个时候他无论是在石棺,还是应对当时的恶劣现实,都是对他心性极好的磨练和机会。

    古代圣贤修炼的人也是很多的,但是往往是早期学习一门学问太久、太深,因而潜意识的偏见太深,所以就很难做到佛家说的“中观”了,因为偏见太深,就是单一的自我和思维太强大了,想要放下,想要做到此心不动是很难的。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来说》这本书其实可以很好的解释王阳明在剿匪和平定叛乱的表现。这本书里面提到自我一和自我二,自我一就是思维和意识层面的自我,自我2就是身体和潜意识的自我。

    自我一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自我二就是更接近我们说的本我或者真我,也有一些著作叫做本体。

    提摩西加尔维在书中说,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打出超常的表现,就要放下自我一,用自我二。所以,王阳明说的此心不动,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会有人理解不了,自我一的思维和意识放下,还能比赛吗?详细地应该这么说,就是我们平常用思维和意识,去大量地训练,这样长期以往,很多能力、方法、感觉,就内化在我们潜意识和身体中。我们知道有身体记忆这个说法。在重要的比赛的时候,放下自我一,就是放下思维和意识对事情的评判、指导,这个时候追随身体和潜意识,内在的能量才能彭涌而出,就是傅园慧说的洪荒之力。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这么梳理下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王阳明知识广博,修炼的门类多、范围广,所以他能更“中观”地去看到自己和外在,这样他才能走在正确的修行路上,从而达到此心不动、追随良知的境界。因为他有了这样的境界和修为,才让他能够创造不世之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痛快至极,完整的人性就该如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is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