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期,齐国趁燕国内乱之机,攻入燕国烧杀抢掠,并攻破燕都蓟(今北京),杀了燕王哙。燕昭王即位后,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准备报仇雪恨。
齐国时值齐湣王在位,期间连年四处征伐,国力日降。士兵们也因连年征战,斗志消沉。燕将乐毅和燕相苏秦提出了争取各国,孤立齐国,并怂恿齐国灭宋,加剧齐与各国的矛盾,然后联合各国,一起攻齐的战争方略,并最终成功。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韩,赵,魏,秦共五国大军伐齐。并在“济西之战”大败齐军主力,随后齐国其他城池“皆望风奔溃,六月之间,下齐七十馀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莱州)两城末被攻克。
乐毅攻入齐地后,严肃军纪,禁止侵掠,还放宽人民赋税,革除苛刻法令,祭拜齐桓公和管仲。通过一系列手段收敛人心,齐国人民很开心地接受了燕国封号,领燕国俸禄的多达一百多人,完全把占领的七十馀城,当成了燕国的郡县治理。
但是,在乐毅围攻即墨时,遇到了困难。“期年不克,三年而犹未下。”此时,燕国内有人进谗言给燕昭王,说“乐毅智谋过人,呼吸之间克七十馀城,今不下两城耳,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却说:“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寡人之愿也。齐国固乐君所有,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斩了谗言者,欲立乐毅为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从此齐人敬服乐毅德义,各诸侯敬畏他的信义,没有人再来算计他了。
然而,乐毅尝试了各种方法还是没攻下即墨。比如攻心战,撤出九里远,放城中居民出城赈济等,却没太大成效。一方面是因为燕军突进太快,准备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临淄的市场管理员田单。他从安平机智地逃到了即墨,又是宗亲,就被即墨人士推举为守将。而此君也实在是个硬茬子,他听说了燕昭王去世,惠王继位后。就派人到燕国施行反间计,说“乐毅与惠王有隙,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王齐,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好吧,惠王本就怀疑,听了这挑拨离间的话,派了骑劫来代替乐毅。名将乐毅就这么被搞下课,然后逃去了赵国。燕军将士为此愤愤不平,内部出现不和,军心涣散。
这还没完,田单为了激励士气,和士卒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大小老婆全都编入部队防御,使齐国军民顽强抵抗住了骑劫到来的强攻。随后为诱使燕军行暴,便散布谣言说,齐军最怕割鼻子、挖祖坟。骑劫果然中计,在城外挖掘齐人的坟墓,将被俘齐军士兵割掉鼻子放回。即墨军民看到燕军的如此暴行,个个恨之入骨,愤怒异常,纷纷要求同燕军决一死战。
同时,田单也不打呆仗,死守城池。他还积极进行反攻的准备工作。他先命精壮甲士全部隐伏起来,以老弱、妇女守城,使燕军误以为齐军少壮已伤亡殆尽,失去继续作战的能力。然后派人向燕军诈降,燕军信以为真,一心坐待受降,更加麻痹松懈了。
最后,某天夜晚,田单来了一招奇袭火牛计。一千火牛阵在前,五千精甲在后,城上妇女老幼锣鼓喧天。燕军将士从梦中惊醒,仓惶失措,四出逃命,死伤无数。骑劫在混乱中被杀身亡,围攻即墨的燕军主力彻底溃败,丢盔弃甲,一路败北。田单趁机收复七十馀城,重建齐国,被封为安平君。
故事读完,感想就是,那时候的反间计这么好用的吗?田单刚用此计搞掉了最难对付的燕国第一名将乐毅。秦人立马就把此计套用在了老将廉颇身上,可怜的赵国第一名将也同样遭了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