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那会,我不知道怎么选择个人的行业和职业发展方向,糊里糊涂地进入到一家做建筑工程智慧管理软件的公司做新媒体。
我的核心工作是做文案,写大量关于产品应用、项目案例、用户采访之类的文案作品发布在公众号上面。另外还承担了部门的设计工作,以及参与线上线下的活动策划工作。
当时我的KPI是公众号的粉丝数和阅读量。粉丝数的增长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个方面是付费去让一些大V转载我们的文章,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经常会参加一些线下的展会活动,然后在这个展会上面做一些关注公众号引流的活动,比如说给你赠送什么小礼品之类的。我记得好像是18年12月份有一场大型线下活动那一场活动,我们获得了接近6000个粉丝。这些粉丝的数据都沉淀到我们的CRM客户端系统里面。
这个时候的我还不懂得流量的来源和和流量的运营逻辑,固执的认为只要自己坚持的去写,粉丝自然而然就会慢慢的涨上来。当时是自媒体开始爆发的时候。我那个时候也做了一个历史的号,每次写一篇文章,基本上都能随随便便就是几万几十万的这一种。
我现在最后悔的,当时没有做IP以及做流量的意识,成功错过了一个风口行业。
18年的时候,我去到深圳,进入到跨境电商行业。也就是从这里为起点,我开始建立真正的市场营销相关的知识结构基础。
我当时去的第一家公司,是一个玩市场营销的高手。在行业里面,我个人认为是数一数二的级别。当时我们做营销的逻辑是通过大量线上线下的活动来保持品牌的曝光,把流量导入到我们的私域,比如你的网站、社群和公众号等等。我们会搞各种各样的行业活动。冠以非常高大上的名称,比如说什么科技峰会,什么全球峰会什么的,反正名字怎么高大上怎么来。先占个坑,先不管结果。
想要做活动吸引别人需要有引流工具,我们当时收集了很多行业研究报告作为引流工具。后来,我们自己也开始生产专业化的内容,包括出书、行业报告等等,把自己打造成行业内的高端智库。以至于后来,很多人不觉得我们软件产品做得有多好,但是却都觉得我们的市场营销做的很牛逼。
这个时候的我虽然有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积累,却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市场营销逻辑。
后来,我自己开始主导市场营销的工作内容之后,慢慢开始探寻市场营销的本质及目的,不同类型不同市场营销打法的特征与不同点,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市场营销理念与逻辑。
最重要的不是营销方法 ,因为总会涌现出新的工具和新的理念,最后产生新的营销玩法。重要的是市场营销背后的逻辑,你的目标是什么,曝光?获客?还是转化?基础流量池如何搭建?流量如何动起来?这些都是构筑市场营销的底层基础架构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最后不想再做B端市场营销?因为做得太久了,人或多或少想尝试一下新鲜的、好玩的,有挑战性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