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04968/a470aca22bb4b73b.jpg)
与其说《四个春天》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是陆庆屹对家的追溯。
导演用独特的细腻视角,以自己的父母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缓缓记录着一个家庭从2013年至2016年四个春天的喜怒哀乐。
在长达四年的拍摄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酷炫的拍摄技艺,有的只是家人间的柴米油盐……这些日常生活中柔软浪漫的小事,被赋予温度与质感,一次次撩拨人心。
而这份不加修饰,流动于镜头内外的亲情,也唤醒了人们久违的美好共鸣。
可以是,这是一部纪录片,却有故事片无可替代的魅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4968/a665845791df9eb3.jpg)
「日常,也诗意」
“不会娱乐是蠢材”,纪录片中的陆母经常唱到,而他们一家人也是这么做的。
在导演的日常叙事下,这对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老夫妇,用自己的幽默达观诠释生活艺术之美。作为退休老师的陆爸,拉琴吹笛、摄影剪辑、练字养蜂…十足的文艺范;性格活泼的陆妈,幽默可爱、能歌善舞,是家里的开心果。
他们携手并进,一内敛一泼辣,一拉一唱,演绎出生活最美好的样子。
来,跟随摄影机,我们走进黔南语境,深入这对夫妻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
他们熏肠、理发、种花、出游、唱山歌、细数燕子归巢……每一件小事,都能衍生出浪漫温情。
其中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陆爸陆妈在阳台上一起嬉闹吹蒲公英,这个看上去有些“幼稚”的行为,却显得动人可爱。
他们的日常,就是一个个饱含诗意的生活景象,缓缓雕刻出一个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温柔变迁。而纪录片说传达的生活之美,不是小资小调,而是日常琐碎里,对生活最本真的表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4968/ff192444857389c8.jpg)
「生死,亦坦然」
诗意生活之外,导演想要探讨的是人的生死主题。
记录片中姐姐庆伟的离世宛如一首变奏曲,直接将第二个春天的氛围由轻松明快转为悲伤低落。
那些葬礼上的哀歌、父母无声的哭泣、定格在照片上的人……还原了生活中最真实的悲欢离合,让人为之震撼。
关于姐姐的悼念,导演少有地运用了蒙太奇剪接,让沉重的死亡与姐姐生前的鲜活碰撞,在上一个春天还笑着歌唱的人,如今却只剩下一拘黄土,不禁令人悯惜姐姐的英年早逝。
在纪录片中,导演还将中国式葬礼完整融入其中,从哭丧、出殡到下葬,拍得十分真实肃穆。这些庄严的记录,像是在“倾诉”,亲情有多么深重,生老病死就有多么惨痛。
当坟前的花圈在山风中猎猎作响,伴随着低沉的曲调,这对老夫妻伫立山间,被吹起的白发显得无限悲凉。
但是在短暂的伤痛后,我们看到的,依旧是乐观坚强的陆父陆母。在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他们选择用爱来解开对逝去之人的郁结。
在第四年春天来临之时,一家人又认认真真熏肠、重归喜乐贴对联、挂上如意灯笼...陆母甚至会在饭桌上为姐姐留一碗生前最爱的饭,彷佛她从来没有离开过。
这个家庭对人生无常的豁达,对死亡的洒脱,根本无需戏剧张力去呈现,在生活诸多细节中亦体现得淋淋尽致。
印象中的春天,总挟裹着无限的生机,在陆庆屹《四个春天》中,我们看到的一个家庭在四季轮回中,生机勃勃的生命图景。
正如影片所刻画的,年前熏香肠是一家人过春节不可或缺的环节,也可以看作是整个故事的线索。
那些温暖的日常从熏香肠开篇,也在熏香肠中收尾,首尾的巧妙呼应恰好形成一种爱的轮回。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4968/5fc81816a14eb7a5.jpg)
对于陆庆屹来说,《四个春天》是记录,也是传承。正如他曾说过:“温柔能带来这世上最美好的东西"。而这份温柔底色,是父母传递给他的最大特质。
现在,他将这份底色注入更多人心中。
纵观整个片子,我们看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在《四个春天》中起承转合,每个人多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与家庭。
纪录片说的是陆家人的春天,其实也在诉说每个家庭的四季。它也许会让我们深思,在行走四季的道路,父母与我们的勾连又在哪里?是伦理身份的传承?还是美好品质的沉淀?
相信每个人心中皆有答案。
当我们细细回味,会不由感慨:这世上最深的感情,莫不诸于凡尘俗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