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早上9点左右从老家出发,在高速上跑了5-6个小时,下午四点多到家,我和先生都觉得累了。我感觉自己有点头重脚轻,有种虚脱的感觉,特别想躺下来休息一下。
顺遂自己的心愿,我把自己放平,然后随手翻了几本刚刚购入的书。其中有一本叫《活好》的书吸引了我,我一口气读了差不多一半。它由一位105岁的前日本医生所著,是本访谈随笔,讲述的是他的人生感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7294410/412fde89e70f58cd.jpg)
里面有一篇叫《家庭是什么》,深深地触动了我,尤其是“家庭就是一起围着吃饭”这句话,有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让我反观到自己对幸福家庭的种种过分理想化的期待。
是呀,其实一家人能围在一起吃饭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为什么一定要是和和气气,欢声笑语才是幸福呢?
爸妈斗气拌嘴,说明他们情绪饱满,身体健康,也是他们相处的一种模式。作为他们的孩子,我无需去干预,如果他们来诉苦抱怨,能共情自然好,共情不了的时候,能做到倾听已经很不错了。何必懊恼自己无能为力呢?
他们俩能像现在这样独立生活,相互陪伴已经是我们儿女最大的福气,也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和睦相处是理想,但真心不必用理想来定义幸福。
爸爸控制,动不动发脾气,全家人都觉得是个痛点。其实这也是我们对父亲有个理想化的期待。包括对父母的相处模式,也是如此。
爸爸的痛苦其实很多也是来自他对自己的理想化要求。电话中爸爸抱怨自己精力不好了,我听了还有点担心,但见面后看到他的状态,心里安心了不少。他的抱怨其实是来自他自己对自己状态的不满意,他总是拿自己和年轻的时候比。
比如,天气热,出汗多,他会生气,说自己年轻时做重活都不会出这么多的汗。我开导爸爸说:“确实跟年轻时没法比,心里肯定会有很大的落差,但是年岁不饶人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要感谢你的皮肤,它拼命出汗是为了保护你的内脏,让它们温度正常,不被高温烧坏”。爸爸听了不啃声了。
这几天全家团聚,看到年过7旬的父母身体健朗,精气神棒棒,体力也很好。妈妈减了肥,气色体形都比以前健康,心理也比以前强大豁达,爸爸长肉了,面色红润了许多,我内心感到特别的开心。
有这些,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为什么非得期待父母跟童话故事里那样“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呢?
理想化真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东西,时刻需要我去保持觉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