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的过程中,一种是展望,一种是威胁。前者是提醒或者告知安全感如何营造,展示可能的良好前景;后者是可以勾勒可怕的景象,暗示客户提前安排。本质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效果也是大相径庭。
威胁利诱而已,不过往往利诱的效果不如威胁直接迅猛,来的没那么快,所以,大多的营销过程中充满了威胁一般的暗示,或者过分扩大的利诱,使得营销脱离了美感,脱离了营销精神,而演变成过度营销或者伪营销。
马斯克就说过,我讨厌营销。
就西方资本主义成熟期的营销观点看,营销应该是一个极度舒适,让客户在过程中和过程后充满愉悦并且对未来的营销互动充满期待。
但是纵观最近二十年的营销历程,不是这样,尤其是学习领域中的过度贩卖焦虑和制造不安。
虽然说居安思危,不谋一世者不足于谋一时,但这绝不是说无限夸大可能的竞争残酷性,更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的多么便捷和快速。
所谓的读书会一年度三百本书,一天一次的六十秒,一年进步三百六十次,大抵都是如此。
读书可以是愉悦的,可以是享受,但真的可以轻松地获得知识的结晶和实践的可能?
贩卖焦虑能够成功,确实是和受众整体缺乏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和自我思辨精神有关,和渴望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的心理状态有关,更和希望用钱消费就能跨越的幻想式的期待有关。
资本操纵的营销力量就是希望在这样的不成熟的市场中狠狠割一把韭菜。而无视细分市场的经营,价值观的培养以及营销品牌精神内涵的培养。
众多的消费者最终应该能明白,靠一味的咀嚼式的高频喂养,是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思维方式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有的只是自己的似曾相识的知识谈资和自以为良好的心理按摩。也会终于恍然大悟,真正的知识积累一定来自自己有意识的广泛阅读和反复细读。并在实践中形成经验的升华。
近年因培训形式包装的知识收费传销其实更为可恶,一些所谓的**智慧、什么灵修、以高额的缴费方式,大比例的返还介绍者的方式病毒式发展,最终消耗的仍然是民族的读书热情,而对营销的极度反感,或许那个时候,人们已经无从分辨什么是真正的营销和商业精神。
现在或者还无法判断背后是资本?还是一些有文化的流氓在背后搞的鬼。
或许需要时间吧,市场终是反复震荡后沉淀的。
或者就像某些大佬说,教育会一直在,新什么倒不一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