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历博)参观人数由过去每年80余万人次,逐年攀升至270余万人次,日接待量已远远超出原设计限额。毕竟现在的陕历博拥有170余万件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是讲述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大学堂。但因展陈面积限制仅能展示3000件左右,大量文物常年深藏库房 。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于是陕历博新馆项目就被提上日程安排。关于陕历博搬迁,2019年初就有相关媒体报道。陕历博副馆长程旭透露:陕历博多年来一直受大馆狭地的制约,陕历博确实要建新馆。此次新馆选址也是多番考察,最后将新馆地址确定在位于浐灞生态区的世博园内。修建新馆也将充分考虑到参观体验感受,不仅要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还要彻底解决一票难求的窘境。
而在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积极推进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陵博物院改扩建工程......而陕历博一直说是迁建,包括选址已确定,但选址仍存在很大争议。
众所周知,目前陕历博位于西安市大雁塔的西北侧,交通便利。1991 年6月20日落成开放,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被誉为“古都明珠 华夏宝库”。
“再说西安,西安古城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唐王朝的皇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各国,博物馆大都在古城区,多数都利用的是皇宫、城堡,市民、游客参观很方便,人气很旺,成为文化旅游的核心区。为了复兴皇城,西安市行政中心已经率先迁出皇城到未央广场了,拉大了城市骨架,引领西安跨渭河发展......”,昨天张宝通老师的这番言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引发了全网热议。
除了阅读原贴外我翻看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及留言,个人观点如下:
1.赞同张老师所说的“陕历博搬迁需要慎重,不应该急于下决定”,确实应该多方权衡、科学论证;
2.陕历博的功能不只是文物的保护展览,也是陕西旅游的坐标建筑,更是张锦秋老师的设计杰作,也是富有灵魂的;
3.我赞同开设夜间展览,或者在原址上进行扩建;
4.如果真的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扩建,那我倒是觉得不应该搬离二环之外(毕竟了解一座城要从了解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开始~况且陕历博不只是关于西安,而是关于陕西、关于华夏历史的国家级博物馆)综合全国很多地方,博物馆绝大多数都在城市的“中心”
……
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