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网络基础

网络基础

作者: Peter杰 | 来源:发表于2020-09-20 15:35 被阅读0次

网络互连模型

网络有两种分层模型,一种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模型,它将网络分为七层。
一种是TCP/IP的四层网络模型。OSI是一种学术上的国际标准,理想概念,TCP/IP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两者的关系可以看这个图:



注:也有说五层模型的,它跟四层模型的区别就是,在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前者将其作为两层,后者将其合并为一层称为网络接口层。一般作为面试题的话都是需要讲出OSI七层模型的。

各个分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这张图表示: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要有三次和四次


其中控制位(Control Flag)标记着握手阶段的各个状态。


TCP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数据包。
1、第一次握手(SYN=1, seq=x)
客户端发送一个 TCP 的 SYN 标志位置1的包,指明客户端打算连接的服务器的端口,以及初始序号 X,保存在包头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字段里。
发送完毕后,客户端进入 SYN_SEND 状态。
2、第二次握手(SYN=1, ACK=1, seq=y, ACKnum=x+1)
服务器发回确认包(ACK)应答。即 SYN 标志位和 ACK 标志位均为1。服务器端选择自己 ISN 序列号,放到 Seq 域里,同时将确认序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设置为客户的 ISN 加1,即X+1。 发送完毕后,服务器端进入 SYN_RCVD 状态。
3、第三次握手(ACK=1, ACKnum=y+1)
客户端再次发送确认包(ACK),SYN 标志位为0,ACK 标志位为1,并且把服务器发来 ACK 的序号字段+1,放在确定字段中发送给对方,并且在数据段放写ISN的+1
发送完毕后,客户端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当服务器端接收到这个包时,也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TCP 握手结束。

问题一: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呢?

在谢希仁著的《计算机网络》里说,『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怎么理解呢,我们假设一种情况,有一个建立连接的第一次握手的报文段因为滞留到网络中过了较长时间才发送到服务端。这时服务器是要做ACK应答的,如果只有两次握手就代表连接建立,那服务器此时就要等待客户端发送建立连接之后的数据。而这只是一个因滞留而废弃的请求,是不是白白浪费了很多服务器资源。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TCP是全双工的通信模式,需要保证两端都已经建立可靠有效的连接。在三次握手过程中,我们可以确认的状态是:
第一次握手:服务器确认自己接收OK,服务端确认客户端发送OK。
第二次握手:客户端确认自己发送OK,客户端确认自己接收OK,客户端确认服务器发送OK,客户端确认服务器接收OK。
第三次握手:服务器确认自己发送OK,服务器确认客户端接收OK。
只有握手三次才能达到全双工的目的:确认自己和对方都能够接收和发送消息。

TCP四次挥手

示意图如下:


四次挥手表示要发送四个包,挥手的目的是断开连接。
  • 1、第一次挥手(FIN=1, seq=x)
    假设客户端想要关闭连接,客户端发送一个 FIN 标志位置为1的包,表示自己已经没有数据可以发送了,但是仍然可以接受数据。
    发送完毕后,客户端进入FIN_WAIT_1 状态。

  • 2、第二次挥手(ACK=1,ACKnum=x+1)
    服务器端确认客户端的 FIN 包,发送一个确认包,表明自己接受到了客户端关闭连接的请求,但还没有准备好关闭连接。
    发送完毕后,服务器端进入 CLOSE_WAIT 状态,客户端接收到这个确认包之后,进入 FIN_WAIT_2 状态,等待服务器端关闭连接。

  • 3、第三次挥手(FIN=1,seq=y)
    服务器端准备好关闭连接时,向客户端发送结束连接请求,FIN 置为1。
    发送完毕后,服务器端进入 LAST_ACK 状态,等待来自客户端的最后一个ACK。

  • 4、第四次挥手(ACK=1,ACKnum=y+1)
    客户端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端的关闭请求,发送一个确认包,并进入 TIME_WAIT 状态,等待可能出现的要求重传的 ACK 包。

    服务器端接收到这个确认包之后,关闭连接,进入 CLOSED 状态。

客户端等待了某个固定时间(两个最大段生命周期,2MSL,2 Maximum Segment Lifetime)之后,没有收到服务器端的 ACK ,认为服务器端已经正常关闭连接,于是自己也关闭连接,进入 CLOSED 状态。

问题一:为什么挥手需要四次呢?为什么不能将ACK和FIN报文一起发送?

当服务器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客户端『你发的FIN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服务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才能发FIN报文,所以要将ACK和FIN分开发送,这就导致需要四次挥手。

问题二:为什么TIMED_WAIT之后要等2MSL才进入CLOSED状态?

MSL是TCP报文的最大生命周期,因为TIME_WAIT持续在2MSL就可以保证在两个传输方向上的尚未接收到或者迟到的报文段已经消失,同时也是在理论上保证最后一个报文可靠到达。假设最后一个ACK丢失,那么服务器会再重发一个FIN,这是虽然客户端的进程不在了,但是TCP连接还在,仍然可以重发LAST_ACK。

Cookie和Session的区别

HTTP 是无状态协议,说明它不能以状态来区分和管理请求和响应。也就是说,服务器单从网络连接上无从知道客户身份。
可是怎么办呢?就给客户端们颁发一个通行证吧,每人一个,无论谁访问都必须携带自己通行证。这样服务器就能从通行证上确认客户身份了。这就是Cookie的工作原理。

  • Cookie:Cookie是客户端保存用户信息的一种机制,用来记录用户的一些信息,实际上Cookie是服务器在本地机器上存储的一小段文本,并随着每次请求发送到服务器。Cookie技术通过请求和响应报文中写入Cookie信息来控制客户端的状态。

  • Session:Session机制是一种服务器端的机制,服务器使用一种类似于散列表的结构来保存信息。当有用户请求创建一个session时,服务器会先检查这个客户端里是否已经包含了一个Session标识(session id),如果有就通过session id把session检索出来。如果没有就创建一个对应此Session的session id。这个session id会在本次响应中返回给客户端。

两者有以下区别:
1、存储位置:Cookie存放在客户端上,Session数据存放在服务器上。
2、Session 的运行依赖 session id,而 session id 是存在 Cookie 中的,也就是说,如果浏览器禁用了 Cookie ,同时 Session 也会失效
3、安全性:Cookie存在浏览器中,可能会被一些程序复制,篡改;而Session存在服务器相对安全很多。
4、性能:Session会在一定时间内保存在服务器上,当访问增多,会对服务器造成一定的压力。考虑到减轻服务器压力,应当使用Cookie

Socket的作用

socket位于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


它的作用是为了应用层能够更方便的将数据经由传输层来传输。所以它的本质就是对TCP/IP的封装,然后应用程序直接调用socket API即可进行通信。上文中说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即是通过socket完成的。

我们可以从iOS中网络库分层找到BSD Sockets,它是位于CFNetwork之下。在CFNetwork中还有一个CFSocket,推测是对BSD Sockets的封装。

相关文章

  • Linux学习第8周基础网络知识

    运维基础网络知识概述网络基础通讯原理介绍网络基础设备概念知识a 什么是交换机b 什么是路由器网络基础设备配置过程 ...

  • Linux网络基础

    Linux网络基础 这是Linux网络基础的笔记,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然后是Linux的网络设置 参考...

  • 网络基础

    分层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接层-实体层 实体层 是电脑和电脑链接的物理手段,负责传送1、0的电信号 链接层 ...

  • 网络基础

    一、网络概论 1、何为网络? 网络的定义:网络就是一群通过一定形式连接起来的电脑。 什么是局域网?一个网络可以由两...

  • 网络基础

    一、什么是HTTP协议 答: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TCP/IP...

  • 网络基础

    OSI模型的七层结构 OSI参考模型中每个层的作用: TCP/IP协议分层模型 网络协议划分物理层:以太网 · 调...

  • 网络基础

    获取网络数据 python中使用第三方库requests来获取网络数据import requests 确定请求的地...

  • 网络基础

    3次握手 4次挥手 采用三次握手是为了防止失效的连接请求再次被接收,因而产生错误。如第一次连接请求SYN=1由于网...

  • 网络基础

    http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了一个带有SYN(建立连接)的Tcp报文到服务器,表示客户端想要和服务端建...

  • 网络基础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分析计算机通信,把计算机通信进行的规范和标准化分成了7层:1)应用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网络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ws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