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存
内存=主存储器
一般我们指的内存是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 ),动态内存只有在通电时才会进行记录,因此这种RAM也称为挥发性内存。
一般来说总线宽度都是固定的,通常为64,为了增加这个宽度,可以将两个主存储器荷载一起,这样两个内存就能达到128位,但是这两支内存必须型号,大小容量都一模一样,才能进行同时的读取。除了DRAM之外,还有一种叫做静态随机存储内存(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的存储器,整合到了cpu内部,成为了cou的高速缓存器。这是因为一些程序或者数据是经常被用到的,为了减少从北桥传输到cpu的时间,将第二层快取L2 cache整合进cpu,但是他俩的传输频率必须相同,好是好,但是贵呀hhh。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做只读存储器ROM,例如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程序,是写死在主板上的,掌握了系统硬件的详细信息与开机设备的选择。在没有通电的时候也能够记录数据,在早期的时候是无法改变其中存储的数据的,但是现在也有发展成可编辑的ROM。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2402/25f76c1ddfb93a5c.jpg)
3.显卡/显示适配器
显示适配器又称为VGA(video graphics array),在图像的现实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每个图像显示的颜色都会占掉内存,因此在适配器上划分出了一个内存的容量,用来存放这些图像。图像的质量主要由分辨率和颜色深度来决定,因此这个内存的大小决定了你图像的质量。
除此之外,由于3d游戏的出现,使得显卡的计算功能也越来越重要,一开始的时候这个图像的计算也是交给cpu的,但是cpu平常已经要被累死了,因此在显卡内也安入了一个用来3d加速的芯片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GPU。现在显卡的适配器主要是用的PCI-Express插槽,比原来的PCI和AGP带宽大多了。
4.硬盘
1)首先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硬盘的外部结构,主要有圆形磁盘盘,机械手臂,磁头和主轴马达组成,主要由磁头读取磁盘上的数据,机械手臂辅助磁头的精确定位。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2402/d1f25b6cfba0901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2402/96c68fc51e7dce8b.png)
2)磁盘的逻辑结构
磁盘上以放射状的方式分割出磁盘的最小存储单元,在读取数据的时候,是以扇区作为一个单位读取的,即使只需要某个扇区内的几个字节的文件,也需要把该扇区的512个字节都读入内存,在扇区的前后会有一些界限标识来区分来帮助识别不同的扇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2402/6edae3bfdedee642.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2402/9bfec5518346e586.png)
磁头在工作时,在磁盘的表面划出一道半径相同的同心圆,称为磁道。磁盘从外到内划分为很多磁道,一个硬盘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盘片构成,不同的盘面会被划成相同数目的磁道,相同半径的磁道构成了柱面。一般来说每个磁头对应一个盘面。
硬盘的容量计算公式:磁头数磁道/柱面扇区数*每扇扇区字节数
主要介绍两款硬盘接口,分别是IDE接口和SATA接口。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2402/0d18d24693392a96.jpg)
IDE接口可以同时接2个IDE装置,需要调整跳针成为“master”或者“slave”,存在主/从架构。
SATA接口,插槽比IDE的接口小很多,每条SATA连接线仅能连接一个SATA的装置,目前主流的计算机硬盘均是SATA,并且每条SATA连接线仅仅能接一个SATA装置。
硬盘上还有缓冲存储器,可以将硬盘内的常用的数据快取出来,以加速系统的读取效能。
5.PCI适配卡:
很多的组件是通过PCI接口传输的,比如说是网卡,声卡等,PCIe现在一般用来连接显卡。
6)主板
负责计算机组件之间的沟通,每个装置都有唯一的I/Q,可以把I/Q想象成各个装置的门牌号码,那么IRQ就可以相当于各个装置和CPU连线的路径,一般IRQ的个数是有限的,如果接口太多可能不够用。
补充:
CMOS和BIOS:CMOS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一些主板上面的重要参数,包括系统的时间,CPU的电压和频率,I/O地址和IRQ等,需要主板上额外的电源供电。BIOS是写入到主板上的一个程序,可以在开机的时候执行,加载CMOS的参数,也可以修改其中的数据,不同的主板呼叫BIOS的方式不同,一般是通过BIOS进入页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