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述评,不止是述,关键在于评。
以“必备品格”为关键词,对CNKI收录的文献进行全面、详细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2000.01.01-2019.09.30),其中,明确以“必备品格”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68篇,而其中的教育领域文章35篇。为更好地了解研究成果的分布趋势,我们从文献年度分布、研究内容、作者、研究层次分布等四个维度加以分析
首先,从文献年度分布来看,2014年以前,教育领域的研究鲜少出现。2014年起,随着必备品格概念的提出,研究者逐渐开始将研究重点聚焦到必备品格。2016年,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研究呈现迅猛上升的态势(如图1所示)。究其原因,必备品格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的时间较短,研究年限不长,文献年度分布较集中,但一经提出,就得到广泛热议。
其次,从研究内容来看,教育领域研究主要涉及数学品格内涵、"必备品格"的重要性、对某一必备品格进行分析、必备品格培养策略。研究视角单一,多为微观层面,研究内容的选取缺乏系统化和整体化,且各课题之间关联性低。
第三,通过对研究文献作者的统计分析可知,"必备品格"研究的最高产作者发文量为4篇(周卫东)。依
测算核心作者发文N
,
发文为2篇及以上者仪2人(周卫东,成尚荣),这表明各作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合作关系,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并未形成。
最后,从研究机构来看,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各研究机构发文数量上来看(如图2),以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为例的一线中小学对必备品格的关注度较高。究其原因,我国课程与教学研究对情感领域的关注较少,与教学一线急需落实情感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一线教师只能从实践的角度对必备品格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经验性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研究群体并未形成,且研究呈现研究视角宽泛、研究内容不系统、研究方法经验
化等特征。可见,国内关于必备品格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各学科必备品格内涵和要素组成并不明确,对学科必备品格的探讨更是凤毛麟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