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全部押上意味着什么? - 草稿

全部押上意味着什么? - 草稿

作者: 越来越好伍新国 | 来源:发表于2017-05-24 19:03 被阅读13次

    追求安全,其实总体上是正确的;可是,追求“安全感”,即“安全的感觉”—— 常常是错的。因为感觉通常是“原始的”、“未经斟酌的”、“未经教育的”……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核心本质就在于“纠正我们原本并不正确的感觉”,也在于“科学地使用知识打造升级过后更为靠谱的‘感觉’而后不断校正”。

    追求 100% 的安全感,那就只能是错上加错了。核心的理由在于:

    未来的最重要属性之一就是“部分不可知”。

    于是,当我们考虑未来的时候,事实上就不存在 100% 的正确 —— 于是,“不确定性”,事实上就是在我们针对未来做出任何决策之时必须在最基础、最核心的层面上要考虑的因素。

    “安全”和“安全感”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不能理解他们的本质差异,将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

    追求安全感的人,经常把目光放在表层,不会深入挖掘。只要表面看起来安全,就能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至于表层下是否存在危险,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也没那么关心。

    真正追求安全的人,则会理性分析局势,仔细计算概率,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等到他们把这一轮的研究做完之后,才会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安全,自己能否承受对应的后果。

    只有这样花过心思,下苦功夫的认知过程,才会让你区分出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安全感”。

    所以说,弄清楚每个概念,虽然并不容易,但绝对值得。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判断与决策”,于是,“万一错了”的情况是永远不可能避免的,于是,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尽量去做胜算超过 50% 的事情 —— 胜算当然越高越好,虽然无法完全达到 100%……

    “放弃一点点安全感”,或者说,“不去追求100% 的安全感”,本质上来看只不过是“平静地接受现实”而已—— 虽然,一如既往,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生最难接受的莫过于现实。

    与对待其它领域不同,在投资领域里,我们格外强调“避险”,尽量不去“冒险” 。

    我们要躲避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呢?排名第一的风险,莫过于:

    从此再无机会。

    套用赌徒们常说的一句话 ——“要想尽一切办法留在赌桌上!” 因为一旦被清退,一旦离开了赌桌,就再无任何机会。中国的古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实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筹码越少的人,越容易“拼命”—— 早晚有那么一刻,他们会突然大脑充血,而后“决定”押上全部身家…… “决定”两个字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那所谓的“决定”并非经过冷静思考,并非经过合理判断,只是那一瞬间倒向了那个选项,根本谈不上决定,根本谈不上选择,完全是“鬼使神差”的被动行为。

    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妄想,希望少干活多挣钱,甚至不干活光挣钱。有这样想法的人当中,有少数人会去做两件事:

    买彩票,赌身家。

    而且越是窘迫的时候,他们越容易采取这种极端方式,希望自己成为那极少数的幸运儿。但结果往往是连最后翻身的资本都没有了。

    如果你按照我们之前的要求,已经补齐了相应的概率知识,就会知道这样的举动有多么“侮辱智商”。

    而且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想要“押上全部”的人,会在得手之后果断停下来。因为他们的认知上的一些缺陷,导致他们一定会不停地“押上全部”,直到现实给他们惨痛教训之后才会收手。

    所以对于那些没有概率常识的人来说,“输掉全部”基本上是个必然事件。

    “把一切都押上去”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在这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历史上重演了无数遍。结果出现的那一瞬间之前还以为是“勇气”的东西,在结果出现的那一瞬间突然显得是“那么明显地、那么无以复加地愚蠢”……

    中国还有句老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这话的时候,通常是指“坏事儿万一出现了就很可怕!”

    这是对“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最朴素的感知—— 虽然某个事件的概率小到万分之一的地步,但这并不意味着说,一定要做到第一万次才出现,事实上,可能第一百次就出现了;又,事实上,第一次就出现的概率,与第十次出现,或者第一万次出现的概率,其实是一样的—— 虽然都是万分之一。

    国外也有相近的说法;只不过,老外比较好玩,不管啥事儿都想着造个“理论”、“定律”出来,比如,墨菲定律是这么说的: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另外一个“玩笑版”是这么演绎的:

    可是,当某个决策涉及到很大金额的时候,那“玩笑”就很可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了。若是那个决策涉及到“全部身家”,那结局则注定是无法挽回的结局 —— 接下来,背负着那个结果继续活下去,光靠勇气常常并不够……

    所以,为了回避那个最大的风险(从此再无机会),你作为投资者,必须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

    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少被重视—— 以后你会见到的,有多大比例的人,大脑一充血,什么都听不进去,甚至连打骂都不管用,非要“以身试法”不可。

    什么是“全部”?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

    在那些没有概率常识的人眼里,所谓的全部就是倾家荡产,毫无保留。因为在相应的回报率面前,他们认为这些都不足挂齿。即便在概率上,他们几乎没有胜算,但依然还会押上所有的筹码。

    更有甚者,会押上比“全部资产”还要多的东西,比如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

    如果你足够理性,就会知道在何等概率下,押上多少已经是“全部”了。

    所以说,单单一个“全部”的概念就足以区分出各种人群。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同样一个“全部”的概念,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有个著名的公式,“凯利判据”(Kelly Criterion),对于“赢了有收益,输了的话,下的注就一点都拿不回来”的赌局,有个可以计算最优单次下注占比(相对于总赌本)的公式:

    f = [ p ( b + a ) - a ] / b

    注意:

    凯利判据不能直接应用在股票房产投资行为上,因为股票和房产投资决策失误常常并不会导致“投资”如同赌局下注那样“这次输了的话就下的注一点都拿不回来”的情况。

    其中,

    f 是合理下注占比(相对于总赌本);

    a 是单次下注金额;

    b 是每次下注 a 之后若是赢了的话能拿回的净利;

    p 是赢的概率……

    于是,假定赌局的设定如下:

    每次下注 1 元赌赢的净利为 1 元(a = 1,b = 1);

    若是玩家有 60% 的胜算(p = 60%);

    那么,f = 0.2 = 20%…… 即,若是你有总赌本 100 元的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最优单次下注最高金额是 20 元。

    很多朋友一看到数学公式就打怵,但实际上每一个数学公式背后,都有相应的现实意义。

    在这里可以找到下一个简单的方法,当你无法理解某个公式的具体含义时,不妨把极端情况代入公式,看看结果如何。

    我们就拿“凯利判据”为例,不妨看看 f=1,也就是我们需要“押上全部”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如果你按照这种设定去推算,不难算出 p=1。也就是说,当你有百分之百的获胜把握时,就应该孤注一掷的押上全部。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百分之百的获利机会,或者说即便有,也轮不到你,所以明智的人从来不会“押上全部”。

    针对第25周的文章里提到的那个披着“投资品类”外衣的“二元期权”,让我们用凯利判据算一下:

    下注 1 元时(a = 1)

    赢了拿回 1.8 元(b = 0.8);

    输了什么都没有;

    实际上的胜算只有 50%(p = 50%)

    所以,f = -0.125 …… 囧,竟然是负数 —— 明显就是根本不应该参与的玩法么!

    数学公式可以慢慢消化,其原理可以自行研究(请搜索 Wikipedia,关键字为 "Keylly Criterion")…… 我们在这里举这个例子要说明的是:

    你看,即便你竟然有本事在抛硬币游戏中有 60% 的机会猜对(不是抛硬币游戏中原本应该的只有 50%),你的最大下注也只能是总赌本的 20% 才相对安全……

    换言之,在可能翻倍也可能赔光的投资中,若是你只有 60% 的胜算,投资你的总资产的 20%,本质上已经是“押上全部”了!—— 这才是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重点。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重点:

    你看,同样的事儿,有人可以有根有据地计算,有更多的人不仅不知道怎么算,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完全没想到“竟然还可以算!” —— 这差别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很多人实际上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赌”什么…… 再加上人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胜算,越是没有知识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和自己的判断(无知无畏),于是,本来 20% 都已经相当于“押上全部”了,可偏偏不仅要押上更多,甚至干脆还要押上所有…… 更有甚者,还有很多人,押上所有都嫌不够,还要借钱炒(dǔ)股(bó)—— 显然就是“专业自我悲剧制造者”啊!

    另外,关于“杠杆”(另外一个需要很多基础知识的很大的话题)我们的建议不是“绝对不能使用杠杆”,而是,“等你有本事算清楚之后再用不迟”…… 这就好像对普通人来说,“飞机那东西倒不是不能开,就是得先用心学花时间练水平够了才能飞”一样。另外一个朴素的建议是:投资起步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事实上完全用不着杠杆。

    绝大多数人起步的时候,是从“根本就没钱去投资”开始的(我个人就是如此) —— 于是,最初的时候只能靠出售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收入(请重新阅读《出售时间之前你要牢记的三条铁律》);而生活本身是有成本,于是,单位时间里的收入要超过同样时间里的成本,才可能有所积蓄,而这积蓄还要优先应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于是,要很久很久之后才能有机会拥有“可以被判无期徒刑的资金” —— 所以,在我们已经懂得《要尊重资本量级的差异》(第 22周)之后,更应该珍惜自己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获得的资本。

    在学习和工作上,是否应该“押上全部”呢?

    准确的说,在这两方面不应该考虑要不要“押上全部”,因为全情投入就应该是常态。

    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凯利判据”一样,当你确定某件事情能百分之百给你回报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卯足了劲去做。

    而在学习和工作这两件事情上,最重要的一个属性就是:

    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

    也就是说,这是两件“输了不会全部折损”的事情。

    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多。所以如果碰到了,当然要“押上全部”。

    当然,就像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每个人对于“全部”的理解是不同的,其实把省下的注意力都投入进去,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已经算是“押上全部”了。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越是早期越是重要,因为无论是正负,都是同样具备复利效应的——越往后,这个效应越明显。很多人只不过是因为不懂最基本的道理,就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败局,你不能这样,因为我已经提醒过你:

    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克制自己的冲动,越是早期,资本金额越少,克制的难度越高,克制不了的代价越大——虽然这事儿证明起来很困难!你想想是不是如此:

    到了某一时刻,我们很容易衡量我们得到的有多少,但我们几乎毫无办法去衡量我们“没得到的究竟有多少”,因为“根本就没得到么!”

    事实上,上面这一小段话,是世界上所有安全专家(无论是适用于哪个领域的安全策略普及与教育,不管是医疗、健康,还是消防、交通、教育,无一不是如此)长期全部不可避免地面临的难题:

    在危险发生之前,如何向被教育者证明“那尚未发生的危险”有多可怕?

    在避险策略生效之时,又如何向那些已经躲避了危险的人证明那“并未实际发生的危险”(因为已经避开)究竟实际上有多可怕?

    尤其是当那危险大到可以被称之为“灭顶之灾”的时候……

    在“永远不要押上全部”的基础上,或者反过来说,“为了用不着押上全部”,实际上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课是:

    我如何尽量提高我的胜算?

    最简洁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 —— 最实际的答案是:“每周升级一个概念,就是比‘之前的我’思考质量更高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部押上意味着什么?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mo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