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夫妻很恩爱。丈夫喜欢吃鸡翅不喜欢吃鸡腿,妻子喜欢吃鸡腿不喜欢吃鸡翅。每次丈夫都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鸡翅给妻子,妻子也每次都把鸡腿给丈夫。二十多年过去了,偶然的机会,他们突然发现,对方真正喜欢吃的是什么。
02
看到另一个故事,一对感情名存实忙的情侣。男生状态不好,觉得很累,想一个人度过。就和女生说,想分手。女生说什么也不愿意,因为觉得在这样的时间抛弃男生,实在是太残酷。她甚至提出:“要和男生一起度过这段时间,走出这段时间后,男生如果还想分手,可以再提。”
直到女生听了朋友的分析。朋友说,男生不喜欢在女生面前示弱,那样背负的压力反而更大。女生认为的陪伴对男生而言,其实是负担。听了这话,女生才答应了男生的分手。
03
有一次和小鱼出去玩,我要买吃的,老人没有支付宝,只能付现金,我和老人说可以弄支付宝,否则可能会失去一些没有零钱的顾客。老人听到我的话,有点不开心。
我就和小鱼说:“老人太固执,现在乞丐要饭都用支付宝了,难怪生意不好。”小鱼说:“老人可能就是不想弄。你想,如果老人想弄支付宝,让孩子弄就很方便呀。而且说不定老人只是为了打发打发时间,出来卖小吃的顺便打发时间的。”听了小鱼的解释才明白,原来这件事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
后来无意间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说:“老人不会操作支付宝,那肯定就得让孩子弄,钱先转到孩子手机上,即使是约定好了,孩子也并不一定会把钱按时转给老人。而且如果老人有两个孩子,该把钱先给谁呢?所以老人其实更希望看到,实际的能握在自己手里的钱。”听完朋友的解释才恍然大悟。
让我彻底明白的是,昨天和在银行工作的朋友聊天,她告诉我说,银行每天都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有两个老人前几天来银行查账单,说自己没有拿到退休金,查了一下,才发现是自己的儿子把钱全部用支付宝转走来。给爸妈分别留了几毛钱。而且两老现在还在给白眼狼养孩子。可能我理解的是,我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统一理解为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觉得心是一起的,所以我没有想到会有别的情况。
05
而且即使沟通,也不一定能获得效果。因为沟通的前提是两个人都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否则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首先说话人有时候传递不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其次是接受者能明白话的意思,不一定能明白说话人想表达什么,中间还有一层,可能双方经历不同,所用的语言模式也不一样。比如说,我和朋友开玩笑,朋友生气来,我一问才知道,原来那个词在她的眼里是个非常不好的贬义词。
人想做到感同身受很难,在我很难受的时候,有个长辈劝我说:“心情赶快好起来,你现在又没有遇到什么大事,以后还会面临找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虽然我知道她是为了我好,但是听过以后,觉得心里特别不舒服。不过也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丢了橡皮而哭泣的姑娘。但是我应该会和她说,丢块橡皮没关系,因为以后还会丢工作,丢男朋友。
所以有些事情只能和能理解自己心情的人说,否则还不如不说。
04
有些人觉得老板蠢,做了一些显而易见有问题的决策。记得有个作者有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上级就像是爬在树上的猴子,大家看到的都是屁股,自然会挑刺。但其实,高处的猴子和低处的猴子看到的风景并不一样,所在立场也不一样,思考的方式本来就应该不同。
就像在没有做部门负责人前,觉得部长布置任务总是很赶,每次都手忙脚乱的。但是真正到了自己做负责人,发现有些事情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后来就明白了,生活不像上课,没有一个课程表,需要自己制定,有时候还得因为各种突然临时调整。
05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你觉得他想要的,不一定是他想真正想要的。每个人的家庭,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的不一样决定了看待事物的不一样。我们能理解的可能只是彼此相同的地方。还有一部分,我们可能理解不了但可以接受,还有另一部分,我们甚至完全接受不了。我们以为的换位思考可能貌似换到位了,但无奈不在一个坐标系。
虽然因为差异,交流起来会有不理解,但是正因为有了差异,才有了各种性格的人,如果世界上都是一样的人,应该也很无趣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