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意练习】:
夏天的一个傍晚,天刚擦黑,空气中弥漫着烧火做饭的味道。晒了一天的大地,开始变得凉爽,小树林里的鸟儿也安静下来。此时,黑暗中一场了不起的行动拉开了帷幕。
它开始用带钩的前爪,小心翼翼地钩洞正上方的土,一开始只钩出一个蚂蚁窝般的小洞,窥探一下外面的动静,等到彻底感觉安全时,再用前爪一点点往外钩宽洞口,直到洞口的大小差不多容下腰身时,瞅准时机,抓住洞沿,一个引体向上,就把肉实的身体拉出洞外,像一个训练有素、奋勇前行的战士。
蛰伏多年,它终于从黑暗的洞穴来到地面,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它的视野还不是很清晰,身上还沾着泥巴,看起来土里土气。但在蝉的内心,已经是成功在望了。
【对比思考】:原文简练生动,画面感很强,自己在这方面需要多多学习。
【原文】:
今天的原文选自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此篇是他成名作中的节选。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
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
【分析】:
1、第一句话,交代季节,季节特性,并且,每一句都会找到一个点落笔,从秋天的潮气,到露水。
第二句话,说到了槐树,铁钟,并且做了埋笔。
2、第三句话,出现人物,对人物的衣着,动作进行描写,人物描写画面感很强。此时注意动词的运用:披、捏、走、拉。
并且运用修辞手法,队长嚼食物,老老少少像一个木偶的比喻。而且,注意到第一个比喻是和秋天景色相呼应的。
“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这句话很棒,没有直接说一边走一边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吃的样子,动作来写。
3、“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这句话呼应了开头的伏笔,那个铁锺,进行了声音的描绘。
也做了链接,实景从钟锤撞击钟壁,人物从队长转到了老百姓。
4、对人群的描述,用了一个比喻“木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