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因此,作为供临床应用的中成药,不但要具备相应的药名、用法用量、规格和特定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而且要有确切的疗效,明确的适用范围、应用禁忌与注意事项。(来自百度百科)
而关于中成药的命名主要有以下6种:
1、以方剂的来源命名 根据处方原再书籍命名,可知其来源出处,如局方牛黄清心丸(《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匮肾气丸(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
2、以处方组成命名 以组成药物味数命名,如六味地黄丸由地黄为主的六位药物组成,二冬膏由天门冬和麦冬二药组成,处方简单,则直书组成药物,如磁朱丸,板蓝根颗粒、银黄口服液等;以主药名称命名,如良附丸、参芪丸、丁桂散等、以组成药物配比命名。如六一散,有滑石6份、甘草1份组成。
3、以中成药的功效命名 如理中丸指其有调理中焦之功。养血安神糖浆指其有养血安神之效。
4、以处方组成和功效命名 取主药和功效同用,如银翘解毒片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要,具有散风解表之功;艾附暖宫丸以艾叶、香附为主药,有暖胞宫作用。
5、以中成药的性状命名 如云南白药为白色粉末;紫雪丹形如霜雪而色紫。
5、以所治疾病命名 如白带丸、流感茶、风湿骨痛酒、小儿惊风散等,为方便临床使用及患者选择,大量新研制药多直接采用治疗病症命名。
6、以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命名 如绞股蓝总苷胶囊、绞股蓝总苷片等。
7、以炮制方法、服用方法、服用剂量命名 服用剂量命名的如十滴水、九分散,是指一次服用的常用量,并提醒患者注意用量,常含有剧毒成分;炮制方法命名的如十灰散、九制大黄丸等。服用方法命名的如珠黄吹喉散、川芎茶调散等。
简单介绍下常见中成药里面名字起的有些错误。
感冒清热颗粒 药物组成主要是温性药,主要是治疗因为着凉的感冒,主要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头痛发热,全身疼痛等等症状,自己感觉要是出身汗就好了。所以着凉的感冒一般就需要温热药来发发汗。然而如果是风热感冒,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喉咙痛,舌苔黄等等热性表现,再吃这个感冒清热颗粒,无非就是火上浇油,一般第二天喉咙会更严重,所以这个感冒清热颗粒应该改为"感冒驱寒颗粒",虽说说明书里面有介绍,但这名字起的确实与治疗不仅不符,还是相反的,若是没有仔细看说明书或者有医学常识,可能就吃错了。
每天学点中医中药,希望大家健健康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