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在《圈外商学院》学习问题澄清这门课程,有一次大家讨论环节,要求大家说出一个最近困惑的案例,其他同学帮忙提供建议。
有一个同学给我讲述了一个他的一个朋友和儿时好伙伴在一块合伙创业,最开始两人共同努力,一个负责业务,另外一个人负责生产,双方分工合作,事业蒸蒸日上。但随着公司进入正轨,负责生产的朋友觉得负责业务的伙伴花钱有点大手大脚,平时也很少来公司。慢慢的两人之间因为很多观念的不同,开始分崩离析,企业也变得一落千丈。同学寻求解决方案。
因为这个案例是在大早上发布的,当时还无人回答,所以我便开始尝试用现学的知识,提供了很多建议,比如知能愿模型,深入沟通,等等。回答完之后觉得自己这节课没有白学,学到的知识也都得到了运用。
但后来随着大家一起再次深入的澄清问题,发现原来这个故事还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同学的的朋友怀疑合作伙伴报假账,他知道伙伴新交了个女朋友,经常会带女友出去玩,结合最近商务饭局报销的很多,心理觉得不公平。于是也开始偶尔假公济私一下,双方貌合神离。
到了这里,猛然发现最初给人家的建议是多么的不靠谱。不仅是因为我没有完全澄清问题,有点想当然,更多的是我没有在他的信息环境中进行分析,始终是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所以回答的有点“不负责任”。
回想整个过程,当我们渴望寻求别人给建议的时候,一定意味着我们面临决策了,可能会选择1,也可能会选择2,3······,同时,未来有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希望别人可以多角度的帮我们分析,以此来降低我们的决策风险。
而做出决策,最重要的无非是两点:一是完整的信息,二是你的思维模型
充分客观的信息环境,是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不完全的信息有时候就会把我们导向错误的方向,加上有的时候同一事件每个人的不同观点(半杯水,乐观人看到的是希望,传递的也是希望,而悲观人看到的是无奈,传递的也是失望),如果不能客观分析,确实会让我们产生误判。
其次是由于个人阅历的不同,每个人的思维模型也不一样,对于做决定,有人会一拍脑门就信口说出,也有人会冷静下来进行推演,在冷静的人当中,阅历高的人比阅历低的人想问题又会更全面。所以会有很大不同。
还有很多时候,一些信息是不适合公开出去的,别人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同样很难给出你一个确定的结论。
如果现在有人问你:“我感觉我男朋友不爱我,要不要分手?”你还敢轻易回答吗,因为我不知道你是跟男朋友吵架了单纯的发牢骚?还是真的不爱了?亦或是有第三者插足?还是其他的原因。
所以在向别人寻求建议时,你要知道,建议仅仅是建议,作为你思考模型的补充即可,真正需要对结果负责的只有你自己,能够做出最正确决策的,也只有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