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2019年1月9日发布了“年度数据报告”,对从00后到55岁以上的用户用表情包做了个“集体画像”,对号入座之下,不由想起些陈年旧事。古时常有“文人相轻”之说,而多年以来存在于舆论圈的“世代相轻”,于此也终于有了数据支撑。当然微信只是展示数据,相轻相重,也仅限于各世代“屁股决定脑袋”的个人行为。
在报告中:00后“十字头的无奈,长辈们不懂”
90后:二十多岁的人生,总是边哭边笑
80后:一身正能量,真诚质朴地笑对一切
70后:沒事偷着乐的乐观主义者
55岁以上:慷慨的鼓励者
世代更迭,子曾经曰过:吾年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是圣人阐述君子的演化历程,而“世代相轻”又是个什么鬼?
2001年,李天时在中青报上发文《千万不要和70后的交朋友》,开一时先河。犹记得当时说从美帝搞“和平演变”的时间表来看,70后就天然是“带路党”,又什么“垮掉的一代”。如果不严防死守,江山就败在70后手里了。这是“颜色革命”啊。
70后,表示懵逼。上网靠“猫”的时代,刚上班几年,有啥还手之力。
悄没声儿地,80后,90后,00后开始被排队点名:80后“未老先衰”;90后“非主流”;00后“熊孩子”。“80后秃了”“90后养生了”都时不时拉出来让老同志们开心一下。小朋友们在互联网上也是反唇相讥:“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地图炮一开,尸横遍野。
为什么会“世代相轻”?这是传统。陈丹青老师就说了:中国的老人批评年青人,这是个传统,好为人师,艺术造诣高的都得是白胡子老头…”,(非原话)。其实就像课本里的名人像,普朗克,丘吉尔,海明威,人建功立业的时候,哪里是那种油腻不堪的样子。
传统礼节尊老敬老,“为长者讳”。到了新旧交替激烈博奕的时候,纯粹演变成单方“话语权”的滥用。没有数据支撑,客观分析,反正“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世代相轻,一曰:“贪”。贪生,贪权,贪钱。伟人都说了: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人家(你们)的,归根结底是人家(你们)的。人家(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贪念一起,顾不得了,就“向着太阳吐唾沫”。
二曰:“嗔”。从不反思,永不改正,对己自由主义,对人马列主义。遇到的新问题,踫到的新现象不接触,不了解,不研究,先甩了锅再说。
三曰:“痴”。世代如何划分?画像怎样精准?有没有数据模型?无实事求是之意,纯哗众取宠之实。以前的归纳演绎法还不精通,就敢冒充大数据方法论!再说了,“子不教,父之过”,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变成“熊孩子”,是天生地养的?是秦岭的别墅,外星人造的?
佛愿众生解脱,国主共产主义,每个人做好自己,善待他人,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赢,分什么年代,贴什么标签。
倘能放下执著,自然无可无不可,大同世界即在眼前,无需上下求索。善哉,善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