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才气与境界
——高丹亚书法欣赏随笔
郭有生
近日,有幸观赏了塞上艺坛巾帼三杰“古城三人纸上艺术展”,其中书法家高丹亚的作品,那鲜明的个性特征,率性的笔墨情趣,超然的灵魂境界,引人深思。
书法也是一种抽象艺术,虽然这种抽象和西方的抽象不同,始终以文字为构件,以诗文为内核,但仍然是抽象元素所构成的艺术,而且形成一种独特的抽象艺术。
许多抽象艺术有明显潜意识的流动。潜意识既影响着艺术家的艺术追求方向,决定了艺术高低品位的心理直觉评价和定位,又影响了创作中的感性运动和取舍,也影响着审美活动中的直觉判断和联想。可以说,直觉就是潜意识在行动。书法家高丹亚之所以喜欢拙野风格的书风,创作拙野风格的走向,一定和她集体潜意识和个体潜意识有关。而如果说受先天的集体潜意识影响,那说明了她的禀赋;而如果说受后天形成的个体潜意识影响,也许正说明和她早年的家庭文化环境以及在不断读书学习中形成的深厚文化积淀和艺术修养有关。并且大量的书法欣赏和创作实践,也会深刻地影响人的潜意识。此为她的灵气之源。
抽象艺术,人们认为是一种纯艺术,是一种以形式美为核心的艺术,所以其表现的元素自然是抽象的点线面、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以及种种色彩,并且以形式美的法则,构成抽象的画面。在这样的画面里,凸显了形式技巧,欣赏到形式组合的主宾与并列、对比与反复、和谐与冲突、节奏与韵味等等,构成千变万化的形式结构,蕴含各式各样的形式美。
看高丹亚的书法,其形式特点有三。一是拙,即弱化起收笔的装饰性,运笔中融入散锋的粗乱,飞白的毛涩,偏锋加以提按的斑驳,增加行笔中的曲动,形成一种自由、率意、自然的美感,似拙而藏巧,似朴而蕴华。她的这种书写,正体现了她的艺术思想。高丹亚说“为啥甲骨文有那么强大的吸引力,就是它是人类社会最初始状态,没有被约束。所以它是生动的,持久的,任何时代出现都是古老又有时代性的。”一是险,比如有失度之险。度即分寸,分寸如果过了,就打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和谐。如对比之失度,当长短、疏密、欹正等分寸处理不当,打破了中和之境,则失度,则强烈,则过瘾。失度则野,一定的野能强化书法的拙朴风格。李可染先生,经常书写四个字“金铁烟云”,就是表达了一种对刚柔强烈对比之野的喜欢。但失度也有度,当失度之野,用的太多了,或过之又过,就会坠入丑怪之中。一是奇,奇主要表现在字法上。我们看书法的结字,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印刷体文字。当我们的结字和印刷体文字有差别时,则是书法的结字,而差别很大时,则会有奇特之感。这种差别,不仅由于对比失衡,而且往往夸大原来左右、上下结构等文字的比例,强化其欹侧、错落之程度,而使文字面貌大变,则形成了奇。奇,是个性特征的一种表现,是创新性的一个角度。但应当有量与度的制约,否则就会有江湖书风的感觉。——这些正是她的才气之象。
抽象艺术,是对主观世界的一种表现艺术。蕴含着生命意识、情绪流动、象征意味和哲学思想。书法中的生命意识,以“势”为概念,是对人与自然中的生命体的高度抽象,如动势、趋势、态势无不如此。中国哲学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反过来说,万物高度抽象后则归与一,这正是所谓的大道至简,
因此其大地上无数的生命体,以“动“作为“势”的核心,不正是如此吗?并且我们围绕动势,发现了其有关方向的趋势问题;以及其形态表现出的形象联想、运动特征和某种互动关系,构成的种种态势。比如高丹亚书法拙野中所表现出的活力是动势;其笔法灵活而贯气的行笔,则是趋势;再如从左右结构的文字处理中,你能体会出角抵之势、抚慰之势,退缩之势,牵引之势、压制之势等种种关系,则为态势。
人们也说抽象艺术是人情绪的外化。从书法来说,简单的线容易理解,比如心情平静就用平直的线,情绪波动就用起伏的线,情绪高亢就用左低右高的线,情绪低沉就用左高右低的线。而对书法作品整体来说,某种情绪往往适宜用某种书法风格来表现,而我们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断变化的,所书写的诗文其喜怒哀乐的情调,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就要不断转换书法风格。而一个书法家定格在一种书法风格中,那表现的往往不是情绪,而是人的性情,因为人的性情虽会变化,但相对来说是稳定的。如性格温和的,用妍美风格的;不苟言笑的,用高古风格的;看淡名利,性情平和的,用冲淡风格的,等等。但人的性情,有表面性情和潜在性情。比如高丹亚老师,表面看性情腼腆柔和,喜欢的书法风格或者说自然生发的书法风格应该是妍美柔润类的,但她偏偏写出来的是拙野风格的。她潜在性格是有自由率性、桀骜不驯的元素吗?这种性情的自然流露,就像是一种象征意味,如颜真卿楷书宽博的结字,似乎象征他一身的浩然正气;弘一法师的空灵书法,似乎象征着佛家涅槃圆寂的境地。
抽象艺术也能反映人的思想,如道德意识、哲学思想和宗教内涵。书法和人的品德是怎样发生关系的?如你给孩子写,想到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欣赏层次和发展层次,那么你就可能选择端庄优雅而又有一定变化的楷书,这样的楷书就有道德内涵。毛泽东主张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就显示了一种伟人的道德节操,体现了一种胸怀,蕴有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看高丹亚的书法,其道德意识在“真”,以真对待艺术交流和艺术环境。其真,表现在她追求自然之真,性情之真,个性之真,以真形成她书法审美的深层根柢,构成其道德之善,形成其艺术之美。
本来逻辑抽象,是以语言符号的概念、范畴为中心;审美抽象,是以艺术符号的知觉形式为中心,按理来说,前者更适宜于表现人的思想,那么抽象艺术这种审美抽象又是怎样表现人的思想的呢?书法中蕴含的阴阳、中和等哲学思想,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这反映了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道”会以抽象的方式渗透进书法。其抽象的形式如果和所书写的内容发生内在联系,那么这形式本身就有了内蕴。虽然这些内蕴的意义具有宽泛性,解读具有多样性特征,但毕竟导向了内容。这内容除了联想内容和情绪内容外,也往往蕴含思想内容。这其中就有体现个别性意义的“理”。
我们看高丹亚老师的书法,看她书写禅诗禅联,想到她平时喜欢谈论佛理,自然想到她书法的宗教内涵。她说“禅宗对我的影响很大,里面的公案非常有意思且让人学会放下内心的执着或恐惧,有大智慧才能得大自在,心态调整好了,写字自然轻松,不偏不倚。”这里谈到了书写心理、状态等蕴含着宗教意识。她的笔墨中也让人感受到了,放下的自然轻松,其笔法、字法无不如此。当然她对禅宗的倾心,也会让欣赏者从禅宗的角度去思考她的书法艺术。比如丰子恺有副集联“须知诸相皆非相,能使无情尽有情”,上联让我们想到了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想到刹那生灭,而她书法中的笔法变化,或字法中的摇曳多姿,也许正是这种佛学思想的反应,而下联正反映了无情的抽象笔墨却蕴含着情感。这些为她书法的境界之美。
最后顺便说说,抽象艺术,能不能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问题。抽象往往从具象获得灵感,因此既然客观现实世界的感觉,能幻化成抽象艺术!比如鸟语花香,幻化出和谐优美的形式,战争的冲突能幻化出对立混乱的形式。那么反过来,读者欣赏,也会凭借抽象艺术作品的特征,在联想、想象等鉴赏心理活动中转化成现实的画面。如书法中“万岁枯藤”“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说法,都是抽象元素的具象解读。而且结合书写内容,甚至能有和诗文发生关系的具象解读。其中书法态势的具象生发功能最强。高丹亚老师的作品点画结字,态势生动丰富,就具有潜在的欣赏具象化趋向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