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7年3月15日。
“他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直到去世,从未试图过扬名立万,他所做的一切都成为了他的秘密。”——放牛班的春天
在图书馆里想到自己有些小习惯,翻一本书时总是先看作者简介,我很关心作者是哪种定义的人,不单单是作家,更多的是摄影师、物理学家、旅行家一类的属性,当然每次看到有时间的记录,我会习惯性地推算他是多少岁写的这本书、多少岁逝世,这个习惯很小时候就养成了。
对于滚滚前行的时间来说,一点一滴的细节决定着你接下来的命运,但时间真的不会记住太多,大多数细节都会被忘记。
所以那些人对于时间来说,被关注的只能是他的身份属性,而过程的细节时间不会留意,我们也不会留意。
能被记住的,都是最好的。
虽然铭记和遗忘一直在时间里不断交替进行着,但他们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只是久暂不同,遗忘有着短暂的铭记,铭记是很久之后的遗忘。
就算昙花只开一瞬,却也值得努力一赏。
就算存在没谁记得,也要活得最为漂亮。
你在赏花,有人在看赏花人。
我想某些书的作者是肯定不会知道我有多欣赏他们的思想,以此推断被遗忘不是绝对的,你所认定的被遗忘,只是被记住的概率很小而已。
不要单单为了“存在”而活。
对于一个演员,不是为了要被谁记住,所以才去抛头露面、制造绯闻,而是真心地去做这么一件喜欢的事情。
就像现在的我不是为了想被谁记住才写下这段论述,而是真的愿意去做这件事。留下的不是文字,是想法。而那些作家留下的,是从生命长河里,提炼的思想。
或许因为年轻,写作对于我来说,仍感到很矛盾,这种矛盾来自方方面面:该写与不该写的、认真写还是随意写、字多是否算作废话多、写的简洁是否算是一定程度的沉默、想被记住还是想写写而已……问题多了,答案在发呆中自然就来了,所以无所谓了。
真正优秀的书籍,其实很少,不过又会有谁去统一定义哪些是最优秀的呢,没有人。
在文字中情感洋溢、爆发的人,生活中应该都很冷静。
我这辈子就不想接触的就是批评家和辩论家,活在争执是非对错中,特别累,但社会实际上是离不开这类人的,没有他们批判的眼光就不会认识到错误。
我仍愿意,让大风把所有的往事都带走,谁都别曲解,谁都别记得。
上路吧,只带两件行李:一份是好奇,一份是勇气。
我用文字作为媒介,去记录这一切,途径的美好通通揽下,不管谁在安然的世界里瞥一眼,都跟我没了关系。写作是门大学问,自己还未入门。
每天总有层层叠叠的想法,而很多想法却也能让自己大吃一惊,觉得不记下来就会被忘了。
但也不会因为太多的思绪感到混乱烦恼,反而会想出很多曾经疑惑的问题的答案。
写作实际上是与自己对话,是实现自我认知的过程。
关于往事,仿佛真的忘了不少,只要不去刻意回想,往事便已成风散去。
很多人、很多事不值得被记住。
让现在的自己更轻松吧,上路吧,只带自己的思想,让乱七八糟的,都散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