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069天,2023.01.18
第一种,日常问为什么:为什么不去上学?为什么撒谎?为什么迟到?为什么吵架?为什么不让着弟弟?……回想一下,当我们说以上“为什么”时,我们的语气、语调、声音以及与之同步的非言语的内容如,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传递出我们的态度、立场是什么?同样,回想一下,当人们对我们这样说“为什么”时,我们接收到什么信息?感受?以及接下来的行动的什么?
第二种,叙事治疗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件事情失败了三次,你仍然愿意继续做?为什么来上网课听叙事,听了三遍没有听懂,第四遍也仍然愿意听,为什么呢?
如果有人这样问你类似的“为什么”,听上去你的感受是什么?内心情感起伏波动又是什么?叙事中问“为什么”是激发人们认真地深层地思考生命中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关系、生命中到底在乎的是什么,是探究生命的根源的东西,让人感受到的是生命内在的东西。当你听到“为什么”时,内心是温暖的、平和的,甚至是感动的,愿意在这样一个“为什么”方向的引导下探索、思考、设计想要的未来,也更加坚信未来是可期的,因为从过往的经验、当下的困境中看到了自身蕴藏着的力量和希望。
我在想,日常的“为什么”会让人不舒服、反感、讨厌,甚至是怼回去呢?因为听上去是指责、批评、否定,是高高在上的说教,尤其是说者的态度暴露的立场让人烦厌。如果,我想,如果在“为什么你不去上学”的后面,接上一句“我想一定有一个重要理由,可以说说吗?”是不是说话者的语气就会自然地温和起来,听者也不会觉得很舒服。试试体验感受一下。其实,日常的“为什么”,有时候与情景有关,如让小小孩吃青菜,他不吃。然后家长可以说“噢!为什么呀?”这种问是一种好奇,一种符合儿童年龄氛围的回应,很自然地、没有责备的,而是想要了解的提问。再如夫妻之间,一方对另一方说,给我拿一下某某东西,另一方回答说“不”,假如对方问:“为什么呢?”这里似乎也没有责备、批评的意味。所以,“为什么”不是不能说,而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态度、立场说。“为什么”三个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听者接收到了什么~愤怒的情绪、不满意的指责、看不上的否定,还是一种好像要了解的好奇之姿、一份对人的相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