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盘沪深两市继续大涨,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000点,几乎所有股民都能感受到牛市已来的气息。
到下下午,画风突变,前期热门股直线跳水,带动股指迅速下探。
在一波杀跌中,朋友发来消息,感觉大盘即将回调,已获利了结,跌下来再进。
叹了口气,Peter放下了手机。确实,大盘再次来到了估值中枢,在这个十年不涨的位置,已数不清突破了多少次,又跌破了多少次。
上上下下坐电梯以致于非常多的投资者总结出了经验,突破3000点卖,跌破3000点买,在这一年多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确实屡试不爽,照此方式操作的投资者也着实赚了一笔。
3000点贵吗?
发达国家股市的估值中枢在15倍,也就意味着,在15PE的位置买入对应的股指,长期来说是没有任何风险的。
而A股3000点对应的PE是多少呢?不到13倍。
要知道中国的经济活力和增速是远超过欧美国家的,在这个国度一年时间所感受到的变化,在欧洲需要5年,美国需要2年。.
如今欧洲主要股市的市盈率超过15倍,美国超过20倍,扩张的经济理应享有更高的市盈率。
13PE意味着市场给我们保留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A股在过去为什么大多数人觉得很难赚钱,远没有买房靠谱。
其一是对于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来说,上市公司永远是稀缺资源,而稀缺资源争夺的必然结果,就是贵。好企业必须对应好价格,价格不好,再优质的公司买入也是接盘。
其二是房子具有居住属性,很少有人在买入住房后还天天跑到中介那去问房价的变化。但股市却是市场会随时给你一个报价,让你做出自以为聪明的决策。
其三是买房几乎需要掏空家庭的资产,甚至还要借钱,才能筹够首付,接着再从银行贷出七成的货币,ALL IN不说,还一次性赌上未来三十年的身家。
牛股谁没买过?但面对极大波动,几乎拿不住;又或是把股市当赌场,投一点点钱玩玩而已。
就像2009年一位美国投资人,次贷危机后抄底明明赚了一百多倍,却自杀了。他的遗言是买得太少,觉得愧对了这个时代。
从短期来看,朋友在3000点这个位置减仓也许没错,毕竟神创都让大家一起为梦想窒息了,再窒息下去可能就挂了。
但从长期来看,经济要发展,人人都要实现中国梦,3000点海平面的跨越,不过是早晚的事。
手机又响了,我抓了起来,映入眼帘的是朋友发来的嘚瑟的表情,下面附注了一段说明:投入3万块,才一个月时间,就快4万了,小30个点啊。
朋友的操作手法Peter非常熟悉,就是抓热点,看图形,根据主力流入资金制定买卖策略。
也许是有用的吧。
当年,Peter对也是技术痴狂过一段时间,科比曾问:你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太阳吗?Peter确实没见过,但神州大地上凌晨四点的星辰Peter还是常常看见的。哪个技术指标不是烂熟于心呢?
但在后来的操作中,发现虽然赢多输少,但输的那一两次总是将之前赚的赔进去,而且损失得更多。
逐渐明白零和博弈的含义后,就彻底放弃了这一套,走上了在低估区域重仓持有优质公司或指数,用经营公司的理念来买股票的道路。
中国的经济就是一辆列车,我们买入的房产和股票都是为了跟上这辆列车的速度,而现在竟然发现还有机会买到软座一等时,就踏踏实实坐好,不要再瞎折腾了,不然小心软座变硬座,硬座变站票,站票变挂票,最后被甩下车。
历史会不会重演呢比如,在这个时间段重仓买入中证800指数,踏踏实实的持有3年时间,你可能会发现不一样的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