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弟弟可能有些烦恼了。
作为出嫁的闺女儿,不掺和那么多事儿,也不会去出那么多的注意,毕竟每一个该结婚的人在面对婚礼前期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
我只需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开导我的爸爸妈妈。
前几天,应该是准备商量订婚,后期准备年底完成结婚。
在商量订婚之前,弟弟带着他的女朋友去小区看了看小区房子。
之后,爸爸妈妈又去女方家里提出了想要订婚的想法,他们是同意订婚的,一切都好像水到渠成。
可是,最近好像态度发生了改变。
不能说谁对谁错,而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男女方都有不同的考量。
1.婚礼
婚礼第一要求是在县城办,其次是在金丰办。他们的要求是,补差价。把在金丰与县城办婚礼的差价补给女方。
不知道女方这样的考虑出自于哪里。
仔细想想,可能还是源于不太信任吧。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与说出这样的见解,不知道是否经过深思熟虑吧?
原本在金丰办只是爸爸随口一提的,想着离家近,亲戚朋友都可以直接过去,而且又是新开的农庄饭店。但是这个肯定会被pass掉的,因为我们都希望弟弟有一个和谐、圆满的婚礼,婚礼现场不会说特别的盛大,但肯定是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给他最好的婚礼现场。
2.房子
小区房子是10多年前的房子,虽然现在不是老旧小区,但是毕竟10年了,虽然一直没有住人,爸爸妈妈也有考虑,毕竟是儿子的终身大事,还是想把房子重新翻修一下,爸爸已经提上日程,把基础的门窗、床等一些明面上的东西重新翻修,最起码像是一个像样的房子。
可是,好像自从看过房子之后。
女孩心里不太满意,当时说:背景墙得换,爸爸妈妈、我的房间柜子需要打掉、灯、茶几等都需要换,加上爸爸预想换的东西,基本和重新翻修差不多。
弟弟告诉她:当时灯买的几千块钱,毕竟大多数灯具是不过时的。结果换来的是:就这我还没要求地板重新铺呢?
好像这句话没有什么水平。
之前我和杨先生结婚时,其实也因为这些事情讨论过,我们当时是红色门,感觉和整体装修不太符合,地板好像也不是我想要的样子。后来,我们也没有换,都是新新的东西,多花、少花一笔钱好像也没太大的关系。结婚之后,门连看一眼都不看,地板也无所谓,好像这些都是无所谓的小事儿,没有任何的作用,习惯就好了。
其实,我们都能理解,尤其是女孩儿都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不掺和别人,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种。
但是这样真正难以实现。首先结婚的一切花销都是属于父母“赞助”的,子女想要完全独立最起码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3.彩礼
站在自己的角度,稍微一点超前思想的父母,都会为孩子而考虑。
男方可能会在意过多的彩礼,女方更是防护十足。
当时,我们结婚的,我觉得我们的双方父母都是很明智的。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组合,是三个家庭的组合。
杨先生家的彩礼归我,同样,杨先生家送多少,我们家陪送多少,这样双方父母都是一个平等的彩礼。
而这些钱全部归于我们两个人这个小家,作为我们新生活的启动资金。
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很美好,双方父母都是为自己所属的孩子着想,谁也不怕谁怎么样?
虽然,现在好多独立的女方,陪嫁已经远远超于男方的彩礼,这样的女方是不是更有底气一些呢?
总归来说,预结婚是一件繁琐的事情,我告诉妈妈:距离他俩结婚前,关于“钱”“花费”的问题肯定得吵闹几次,就看他们的吵闹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你们俩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不经历几个磨合,婚后的生活该怎样独处呢?放宽心即可。
……
零零碎碎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妈妈告诉我的话肯定也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是总归一个主题,关于“钱”出现了问题,产生这样的原因,其一双方沟通不到位,其二,双方都有自己的考量,都不想委屈自己,其三,缺乏信任。
信任很关键,就像当时我们结婚时,我爸就特别的信任,对我的公公就一句话“你们看着弄”,看着弄即可。
后来,彩礼也有,婚礼现场也是很大气,婚房该装修装修,小区的房子该买买。
现在,彩礼是公婆出的,婚宴是公婆办的,房子是公婆买的,装修公婆也出了一部分钱,孩子是公婆看着,日常花销也是公婆的……
这一切都源于当时我们的信任,我们没有过多的要求男方怎么样,做什么?男方也按照常规操作进行办理了。彼此之间多了些许信任,岂不好?
婚姻,婚姻,作为父母首先考虑的是孩子能否幸福,而不是孩子通过结婚可以带给你多大的利益,孩子不是婚姻的交换品,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人抹不过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