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即刻行动

即刻行动

作者: 海峡飞鸿 | 来源:发表于2017-07-31 23:51 被阅读0次

    即刻行动

            我们都有拖延症。什么是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这件事该干,但你就是拖着不干,而拖着不干的同时,心中还有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有人说,拖延症大概占人口的70~80%。罗振宇则认为百分之百的人都有拖延症。比如说,如果你书橱里到现在还有封皮都没拆的书,比如明明可以一吃完饭就洗碗硬是要等到看完电视甚至第二天再干,再比如本该二十年前一毕业就应该每天笔耕不辍练习写作,却等到年已不惑还没开始动笔……凡此种种,都是拖延症患者,所不同者在于“病情”轻重而已。

    拖延症的原因五花八门。一说是犯懒。我比较认同这个说法。首先当然是因为懒。就我本人这个个案而言,我的许多行为诸如延宕洗碗、洒扫一屋、到各种行政窗口办事,就纯粹是因为懒。

    另一说是畏难,说白了就是完美主义在作祟。罗振宇认为,很多人拖,有时候并不完全是懒,而是就那些创造性的事,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达不到的那种水准,所以才会一直拖和等。此言亦有理。过去我写八股文,给三天期限,一定是要捱到第二天晚上才肯动笔搭框架的,因为一接到任务,心里就想着我要尽可能一稿就让领导大体满意,最多改个二稿就好。因为苛求完美,所以迟迟不肯下笔,因为知道一动笔,就势必要证明自己的想法不仅错,而且是奢望。

    依据罗振宇的进一步分析,拖延症的问题,就好像沙漠植物、纤芥之疾,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人的一个小毛病,但它在人的心理底层扎根之深,远超我们的想象。人类有一个心理底层结构,就是我们更看重当下的价值。所以我们对当下的价值评估更高,相反对未来的价值评估则更低,能懒一会是一会,先把当下的“好日子”过掉,至于未来,一会儿再说!

    釆铜的《精进》在一定程度上也从完美主义和心理层面给予了佐证。——我们喜欢等待所谓的“最佳时机”。很多人认为,做事情,时机很重要,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等到最佳的时机出现,才能事半功倍。完美主义的面孔由此清晰可见。——因为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在本该有的行动之前,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所以导致了迟迟不能行动。

    查找原因的目的,是为了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罗振宇认为,从人类的心理底层结构来看,拖延症其实是无法治愈的,那些但凡宣称能治拖延症的书或者所谓大师,都是骗人的。只是我们固然不能治愈拖延症,但从技法层面上,应该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缓解它的,也就是明知此役打不过,还得要作顽强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未必见得其乐无穷,但是人类文明不就是在斗争—妥协—斗争中一天天进化而来么。罗振宇从未放弃斗争,所以在《罗辑思维》做了一期“大家都有拖延症”的节目。他自认为自己是拖延症晚期患者,顺便开了几个自医的方子以资借鉴。一是将创造性劳动变成机械性劳动。他在高二的夏天,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把历史、地理、政治三套教材抄五遍,既不曾背书,也没有举一反三调动大脑深入思考,结果这三科高考考了相当好的成绩。第二个方子,是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在一个特定的群体里公之于众,就是找几个人看着自己,因为在公众面前,你会启动另外一个心理机制,也就是虚荣心,你会用虚荣心顶着自己有一口气把事情迅速、利落地干掉。

    从技法层面上,采铜在《精进》里也举证给出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解决办法。

    美国作家安拉莫特在写小说之余也教别人写作,在每一届写作班上,他都会讲一个影响他一生的童年故事。30年前的一天,安十岁的哥哥为第二天无法上交一份作业而苦恼。这份作业是关于一篇鸟类的报告,三个月前布置的,直到截止日的前一天还未动笔。他们的作家父亲告诉他,“一只鸟接一只鸟,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当你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开写。哪怕只有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哪怕写得很糟糕。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只有先写出来,你才有机会把它改好。

    釆铜认为,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他给出的建议是,纵使一件事情真得很难,你就迈出第一步试试,有何不可?对于总是等待最佳时机以求事半功倍的完美主义者,采铜则建议:现在就是最佳时机。知乎上有个问题:30岁才开始学习编程靠谱吗?网友回答: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采铜引据知乎上的这个问答,旨在说明,与其等待,不如现在就开始。即刻行动,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条行动法则。

    最近又看到罗振宇在《非期然后果》里从社会学层面来说明,在越来越复杂的现代社会协作网络里,行动的重要性正在超越计划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能总是停留在琢磨上,得先干起来,干起来,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构想和计划只能预计那些符合期待的后果,即期然后果,只有开始行动了,才会出现非期然后果。而非期然后果,才正是很多创新的真相。《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指出,20世纪以来的许多重大发现比如抗生素、抗抑郁药、化疗药物等,都是在搞其他研究时候的非期然意外收获。

    从社会学层面来看,即刻行动起来,与拖延症和完美主义作坚决斗争变得刻不容缓。然而我仍然试图回归心理层面来追根溯源寻找方法。实际上,拖延也好,不能即刻行动也罢,其实都是因为,那些需要我们做的事,根本不是我们发自内心想要做的,所以我们没有原生动力。原生动力往往来自于对终极目标的执着追求,或是我们自觉背负的使命感,又或是你深心渴望的兴趣所在。所以如果一份工作或一件事不是你喜欢的,你可以有两种选择,想办法把它变成你所喜欢的,或者弃之而去,找到你喜欢的。如果两样皆不可行,那么,就得认真费点儿心思想清楚自己的终极目标了,至少要从中挖掘出那么一点儿使命感来。有的人说,我就是懒,我当下的状态既不想解决拖延症的问题,更懒得去思考什么目标和使命,怎么办?没有什么怎么办,用罗振宇的话说,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会变,只有一样不会变,那就是成功的或对自己满意的人,与不成功的和一生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这个结构比例不会变。

    如果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你就会有必须要去克服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更快让自己成熟起来,即刻行动起来,因为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可能就真地来不及了。(2017.7.3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即刻行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yr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