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学者、央视知名导演郑燕兴与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一起探访了位于宁波的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宝幢太白山麓华顶峰下,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已历经1700多年历史。
(宁波 阿育王寺)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寺,中国佛教“五山第五”。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198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2006年05月25日,阿育王寺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郑燕兴与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 倪林海)此次,文化学者、央视知名导演郑燕兴与挚友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来到阿育王寺,不仅零距离瞻仰了释迦摩尼佛的真身舍利,还进一步与阿育王寺的印斌法师进行了佛学上沟通交流。
(印斌与郑燕兴)随后,郑燕兴、倪林海在朋友的引领下,系统的参观了阿育王寺。
据了解,阿育王寺现占地面积12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600余间,依山坡构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二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和藏经楼。右侧有云水堂、鄮峰草堂、拾翠楼、祖师殿、承恩堂、方丈殿、宸奎阁、寮房等361间;左侧有松光斋、钟楼、舍利单、先觉堂、大悲阁等264间。
(宁波 阿育王寺)大雄宝殿系清康熙年间重建,殿上有乾隆书“觉行俱圆”匾。舍利殿始建于1678年,重檐,黄色琉璃瓦盖顶,石雕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嵌镶塔亭,塔身青色,五层四角,四面窗孔,每层雕菩萨神像,内顶悬宝磬,舍利珠挂在其中。寺内有浙江省仅存的两座元塔,砖木结构,仿楼阁式,六面七层,每层置腰檐、平座,底层四周有围廊。
(宁波 阿育王寺)参观结束后,郑燕兴、倪林海分别与印斌法师合影留念,临别之际,郑燕兴、倪林海对印斌法师佛学修为大加赞许,并表示时逢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期待印斌法师能够不辞辛劳多多度化有缘之人,大力弘扬佛法。使得中华文化血脉生生不息。
(印斌与倪林海)(人物链接: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 倪林海)
(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倪林海先生祖籍浙江省宁波市,先生从五六岁开始迷上画画后,由一位爱书法的本家叔叔逐渐引他入绘画领域,从芥子园画谱入门起。到如今不惑之年,一直没有放下画笔,虽然他未曾真正拜过一位老师,但是对古今名家的画作了解研究从来不曾中断,工作之余,自己在绘画之路上摸索。
再加家中老母忽得重病,随之其老父亲得病离开人世等一连串家事变故,使他对生活、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加之平时对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专研,多年来也便积累下自己对人生的独到看法,如此上探远古陶石纹饰造型,下览宋、元、明、清诸家画迹,并专研透彻,力求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得而取其意、写其形、传其神。
(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先生作品)画风也从北宗画家画风转到了南宗文人画风,原本对古陶的器型、线条、图案的热爱,不由自主笔下将古陶美的潜意识融进了山水画中。
(人物链接:二)(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故事延伸阅读)
东海之滨,长三角南缘,古越国鄞地,在八百里海岸中,有山“形似伏象”,名象山。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 “象山县”,广德二年隶属明州,即现在宁波市。
1977年 5月,象山山脚下的一户农家,一对夫妇有了两个女孩后,迎接到了第三个孩子的出生,他就是倪林海。70年代的中国的农村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在山里的农家,交通不方便,观念陈旧,信息不灵,小山村的老百姓才刚过上温饱的生活。作为农民,就觉得儿子是将来的顶梁柱,是位下地的主力,干活的好帮手。但这对夫妇也梦想孩子好好学习,将来书包翻身,成为一位先生。
(右一、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先生)作为家中的老幺,童年是跟着两位姐姐的,也是姐姐带着他玩,到山上去割草,跟着姐姐在山里玩。
小山村,村尾到村头有很长的一段路,路的两边星罗棋布安置着灰墙农家房子,高高低低也就二十来户人家,小路弯弯曲曲,在路旁边有一条小溪。下雨时,溪水潺潺,夏天可以下去抓鱼,秋天可以钓虾,冬天小溪安静了,整个小山村时不时会披上一件雪白的衣裳,远处山顶上的松柏高高耸立,近处溪边的石头静卧着,小山村四季的景致分明。山中的树木枯荣,草虫鸟鸣,这些天然的景致,深深印入画家的童年的,家乡的山、水、海是画,自己就是在一幅动态的的山水画中几笔。
直到有一天,看到本家的一位叔叔放在桌子上写的楷书,还有旁边搁置的砚台,笔墨,惊呆了,想不到叔叔用黑色的墨水写出与书上一样美的字了。从此就对墨、对水、对笔、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不时到叔叔家,看他练字。
(右一、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先生)有一次,趁着叔叔离开的一会,自己偷偷爬上小矮凳,像模像样地写起来了。写得开心得意连作业也忘记做了,无意中一抬头,吓得从小矮凳上差点摔下来,叔叔来了也不知道,但见叔叔没有责怪,反而笑着看着。小林海却吓得一溜烟跑出叔叔家。
回到家的屋檐下,还气喘喘嘘嘘的,大姐姐看到他这个模样,连忙抱住他,拍拍背,问,咋了?9岁的林海看着大姐,只是摇头。没过几天,难得看到父亲在堂屋里。但见父亲沉重脸问:前几天,你自己做了什么错事没有?你说!
林海想到了学校里同学们嘲笑的场景,林海在学校里,不小心说出,自己也会写毛笔字,而且与书上的字差不多好,使得同学们嘲笑他“吹牛”,吹牛的同学,自然没有人喜欢,林海觉得这件事也没有啥,因为他原本就是不大愿意与他们一起玩。就喜欢一个人拿着竹条,在草地上画些小动物,或是在墙角落下的石灰块在水泥场上画山的景色,有时候把手中的铅笔,拿成叔叔写字的模样,悬空比划着,同学们在后面悉悉索索指点,林海不予理睬。这不可能啊,他觉得这事也不是错事,难道那天在叔叔家,用了他的纸、笔?
这时候,屋外的亮光处,一个个大大的影子压过来,是叔叔。他笑着走过说:哥,小孩子喜欢写字,他写得不错,有天赋。你不要责备他,让他练字吧。
“不——行!我们家穷,哪有钱给他买这些玩意,这写字是玩,不是正事儿,得让他好好读书,学点正事!”父亲严厉地打断了叔叔的话。
林海明白了,原来自己在叔叔家偷偷写字的事情被父亲知道了。叔叔觉得我可以学,可是——
作为倪家的后代,倪林海偏偏喜欢上这没有多大用处的画画写字,让实在的农民父母有些失望。
林海因为父母的不允许,自也觉得这写字画画没有多大出息,所以不敢有多大的想法,只好认真上学,跟着两位姐姐上山割草,砍柴,或是跟着父母到田间干一些农话。但是每每上山,看到一片竹林、岩石山崖、树林中的小鸟,山涧溪水,在山顶回望村落,就是觉得很美,想画下来,用笔画出来。于是开始慢慢把零花钱攒下来,买纸,买画谱。
有时候在上课的时候,实在觉得无聊,在课本的角角落落涂满了画。在自己的课本上涂鸦倒也没有啥,还忘乎所以涂鸦到作业本上了,不过小学里的老师们还是喜欢这位爱画画的学生的。
上初中的时候,遇到一位数学老师,年轻的女教师看到林海的画,让她的丈夫找了一位县里的绘画老师,叫薛老师。老师一看他的画,觉得有天分,但是很多地方不得要领,画的手法不对了,于是从头来过。后来在县里读高中,时常在图书馆、书店留恋。这段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看了大量名画家的作品,了解了中国的绘画史,也慢慢了解了世界绘画史。
山里长大的孩子,打小心中有山的伟岸。同时,象山县沿海,林海家与海也不远,海的辽阔、海的胸怀也时时撞击着未来画家的心胸,海风海水洗礼着。接受这传统教育与礼仪出来农家孩子,家乡的大自然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不断受到启发,不断得有绘画的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