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现在对朋友圈设置的这两个功能,分别是处于什么目的。第一个功能是:对朋友的管理,屏蔽/不看/开放朋友圈。第二个功能是:对我的朋友圈的管理,三天可见/半年可见/全部。
第一个功能其实是对朋友的分级别的管理。 屏蔽的功能,由于被屏蔽的人是有明确感知的,知道自己是被发布者屏蔽的,其实是一种发布者信息的传递,对于社交是非常负向的。
第二个功能对我的朋友圈的管理,三天可见,其实有两个心理,一个是对自己过去的不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对外保持一种神秘感,希望对自己的关注,但是又不希望全部被人了解。
如果有个功能叫被部分人三天可见,那又是将朋友做了人生阶段的分级,如果被设置的人发现自己因为人生阶段被分级,会产生不必要的负向的反馈,ta之前有什么想瞒着我的?这样的社交场景,是非常不利的。
正是因为本身两个功能是对不同对象的管理,所以不做这个功能,反而更符合朋友圈社交的定位。
小思考:产品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思考产品功能是不是符合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做功能而做功能,有时候,不做什么功能比做什么功能,更能保持一个产品的初心。
路过的道友,停下来一分钟,说说你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