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2.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02.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作者: 蜗牛君BeBrave | 来源:发表于2020-01-22 18:06 被阅读0次

    一.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

    皮亚杰通过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来解释认知发展的复杂过程。

    (一)图式 schemes

    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是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图示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认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所带来的一些本能反射行为,如吮吸、哭叫、视听、抓握。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增加,更表现为认知结构的完善。

    (二)同化 assimilation

    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认知过程。

    如,学会抓握的婴儿看见床上的玩具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教远,手够不着时,她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就是同化。

    (三)顺应 accommodation

    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

    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地抓到床单一拉,玩具从远处来到了近处。以后他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

    (四)平衡 equilibrium

    指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均衡。

    在感受某种新刺激的时候,个体试图把这个刺激物同化到既有的图示中。如果他成功了,就获得了与这个特定刺激相应的暂时的平衡,即在图示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协调状态;而如果他不能同化这个刺激,就产生不了平衡,他就会企图通过改造旧图式或建立新图式来顺应这个刺激物,达到新的平衡。

    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并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儿童的同化和顺应,原本简单的图式经过不断的组合和调整,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有效。例如,一个婴儿对于放在他手里的东西可能会盯着看或者抓握,但不能同时完成看和抓握两个动作。但随着不断成长,他逐渐能够将两个分离的动作结构整合成一个更高的结构——看,并伸手够,然后抓住物体。

    二.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 sensorimotor stage, 0-2

    1.儿童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例如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

    2. 一般会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探究。例如,从只抓住成人放在手里的物体到自己伸手去拿物体。

    3.认识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的事物。

    4. 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客体永久性是指,当某一客体从儿童的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9~12个月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9~12个月之后,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5. 开始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事物,但不能用语言、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二)前运算 preoperational stage, 2-7

    运算是指一种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是个体心理内部的智力操作。例如,我们可以用手把瓶中的水倒到杯子中,这一动作具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但如果我们不实际做这个动作,只是在头脑中想象完成这一动作情形,并预见其结果,那么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内化的动作。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还不能进行熟练的、合格的运算。但仍在逐渐掌握之中,所以其思维是前运算的。

    1.具体形象性。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被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能够形成和使用符号使得动作图示符号化了。

    2. 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开始能够运用表象、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自己经历过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 泛灵论。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有感知、情感和人性。

    4. 自我中心主义。儿童认为其他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例如,儿童会想,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开了,因为他想看看我。

    5. 集体独白。是自我中心主义在儿童语言中的体现。儿童在独处的时候,甚至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谈论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

    6.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inreversibility)和刻板性、一维性。运算时只能前推,不能后退;只能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7. 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守恒(conservation) 是指不论物体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例如,在这一阶段,如果儿童面前放着两杯一样多的水,我们当着他们的面将其中一杯水倒入另一个细长的杯子中,然后问他们是左边那杯水多还是右边那杯水多,他们就无法判断出来了。

    8. 思维集中化。不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具体运算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

    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其认知结构得到了重组和改造,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能够进行合格的运算。

    合格的运算有三个特征。①同一性(identity),认识到一个物体的总量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还是原来的总量。②可逆性(reversibility),运算可以朝一个方向进行,也可以朝相反方向进行。一个运算具有两个相反的过程。③补偿性(compensation),只能同时看到物体总量在多个方面的变化,虽然一个方面增加,但另一个方面发生了同样量的减少,因此总量不变。

    1. 获得了守恒的概念。具备了合格运算的三个特征。

    2. 去集中化。儿童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是这一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3. 可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群集运算主要是指分类和排序,可以将不同事物归类到不同的集合里,不同集合之间或许有可能相互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 刻板的遵循规则。儿童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循,不敢改变。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应该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

    (四)形式运算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成年

    形式运算又称命题运算。命题即一系列抽象的概念、网络。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符号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做形式运算。

    1. 抽象思维获得发展。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次为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2. 青春期自我中心。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的遵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

    对于此阶段的儿童来说,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做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一)成熟(maturation)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皮亚杰认为,在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成熟不是决定条件。

    (二)练习和习得经验(practice and experience)

    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此处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物理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有关物体特性(如体积、重量等)的经验。逻辑数理经验是指对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关系的理解。

    (三)社会经验(social transmission)

    是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

    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因素在儿童的社会约定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约定知识是人类自己发展起来的知识,包括规则、法律、道德、价值、伦理、习俗、名称和语言系统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从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是儿童通过自己作用于他人的动作建构起来的。

    (四)平衡化(equilibration)

    是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内在动力。指个体在自身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四.教学上的应用

    (一) 教育应适合儿童当前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为如果缺少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社会作用仍将无效。而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则是以适当的运算结构为前提的。

    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但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和再创的活动时,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

    教育应匹配发展阶段,创设最佳难度。教师应创设或提供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具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激发主动构建性,助其主动顺应。

    (二)教育要促进儿童内部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教育要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

    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确定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确保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五.评价

    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心理发展,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来充实和验证自己的学说,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

    他强调的①主客体相互作用、②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③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间的质的差异以及④他对各阶段的具体阐述都具有巨大的启发性,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的发展,并是以正确的教育影响。

    但是人们对他的理论及研究也有一些质疑和批评。

    针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很多人进行了大量的验证性研究。多数人认为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估计不足,对各阶段年龄划分也有绝对化的倾向,而且认为皮亚杰给儿童诚信的问题过于复杂,指导与也不容易理解。

    此外,有人认为皮亚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缺陷。

    因此出现了新皮亚杰理论(neo-piagetian theory) ,这是一种将有关注意、记忆和策略发现与使用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皮亚杰有关儿童思维发展与知识建构的理论进行整合的理论。这些研究解释了用皮亚杰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

    与此同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流传到西方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文化环境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也促进了对皮亚杰理论的反思和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2.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cp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