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说
“工作十年,月薪没过万”这样的话题可能让很多还没有真正工作的同学们感到诧异,不过调查结果确实如此,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我们对待今后职业的选择。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还是跟随自己的专业找工作?这都是可以的,最重要的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现阶段所需求的。
1
月薪过万,你是“显性贫困人口”吗?
最近,“近8成人工作10年月薪没过万”,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扔下这颗炸弹的是腾讯理财通等机构发布的《2019国人工资报告》。
总的来说,这份扎心的报告有以下几个“插刀”点:
一、受访者中工作10年月薪过万人数仅为22.44%。换句话说,近8成人工作10年月薪没过万元。
二、月薪过万人数占比城市排名TOP6: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广州,其中北上广深受访者中月薪在5000-8000元人数居多;
三、薪酬水平最高的三个行业,划重点:互联网、房地产、金融。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是不是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幻想自己30多岁的时候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成为那种经常接到猎头挖角电话的牛B人物,可以和同行显摆一下咖位,相亲时可以摊开一沓子黑卡房产证车钥匙。可是现实打脸太快,工作这么些年后回头看,我艹,除了年纪在涨,工资还是在被平均,扯了大佬们大腿根的边缘。
更惨的是,还要随时提防着那些磨刀霍霍想找理由裁掉“性价比低的兄弟”的HR们。难过的时候,真想即兴放歌一首: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
抖音上有个段子,说很多在北上广的人,拿着月薪2万的收入过得却像月薪2000,那些刚毕业时,被低薪水难倒的“囧”只有体会过的人才真正能懂。在县城一个月5000块,如果无房贷压力过得还是舒服,但是,如果上海、北京一个月到手拿到1万元,还有房贷,那还得过吃土的日子。
网上,有一位北漂小伙伴算了一笔账,形容了一下自己“显性贫困人口”的生活:
“房子月租大概2000-3000,交通费每天地铁的话300-500,早饭每天5块一个月150,午饭每天20-25,一个月600-700,晚饭随便垫垫每天也要10块一个月300,这些固定的费用就已经3500了,再加上水电费,平常下个馆子互通一下人情,还有同事结婚随份子,如果在北京没有对象,你自己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需要花钱,没有车贷房贷,每天宅在屋子里不出门的话一万刚刚好。”
你看,月薪一万在一线城市,仍然过得是“低配”的生活!说起穷,你会不会和我是“同款”:因为薪水低,刚毕业时看中一件衣服好久好久都舍不得买,眼巴巴地等着它从新款变为打折;交了房租没钱了,买15元一大包的麦片,冲泡一个月,从而戒掉全家早上5.6元一个的包子;为小黄车拿不回199元的押金而心痛好久,每每想起都想“剁掉”自己当时充值的手。
2
工作这么多年的你,为毛混的很一般?
薪水低,过得这么苦逼,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工作几年了,咱们为毛还混的很一般?
观察一下,周边30多岁薪水没过万的人,大多从事的是基础工作。
原因一是职业发展上,公司的管理岗位有限。一句话,没有那么多的官位,你若是没有拿出手,不可替代的技能,只能在基层岗位上继续“磨炼”吧。
原因二是工龄几年,能力却只有一年,在老板眼里可能95后小年轻性价比更高,这时工资保持不降已经是幸运。
所以,水逆,跟工作多少年都没太大关系。
几年混下来,如果家里没矿,还拿着差不多的薪水自得其乐,却没看到自己不能给公司带来更高的价值,公司也许已经算计着怎么样把你给替换掉。
3
薪水不够,跳槽来凑!
与扎心的薪水统计相比,上文中的工资报告中还有一项内容值得回味:
工资水平影响了职场人的职业规划,逾七成受访者因为工资考虑跳槽。66.2%的受访者工资水平比预期少,74.6%的受访者认为工资是考虑跳槽的因素。
公司工资少,平台有限,上司没给机会,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好吧,那就跳槽!树挪死,人挪活,哪里没有留爷的地儿呢?!特别是上海这样的城市,公司遍地如牛毛,我以前公司的小伙伴们裸辞也很快能找到一份工作,可能比上份工作工资还涨个500、1000块的。
但是,盲目单纯因为薪水而跳槽,是对时间的辜负。
拿我自己来说,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很多与文字有关的工作,做过记者、杂志编辑、广告文案等各类文字工作,每份工作都做了2-3年,跳槽后工资都高了一些,但是兜兜转转这些年,我还是害怕成为那个被领导嫌弃年龄大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在最该活得用力的前几年,我没有专注深耕一个领域,做出点成绩,却只顾计较思量眼前的工资收入。
我忘记了,再热门的行业,如果人才过剩,薪酬也会降低;再传统的行业,如果真有本事,也能出人头地,3-5年的时间早就够把自己打磨成为一个领域里的资深人士。
4
生命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事情倾注深情
工资收入是对个人能力的衡量。我和很多人一样,看到同龄人月薪过万,会对自己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在一家公司拿不到高薪就频繁跳槽,却忽视了赚钱最根本的路径,是找到真正所爱。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就是那个美国前能源部部长,哈佛大学荣誉博士,曾在一次演讲中,给了人们发人深省的提示:当你开始生活的新阶段时,请跟随你的爱好。
如果你没有爱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罢休。生命太短暂,所以不能空手走过,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
他讲述自己的大学时光:“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是超级的一根筋,我的目标就是非成为物理学家不可。”朱棣文本科毕业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待了8年,读完了研究生,做完了博士后,然后去贝尔实验室待了9年。
在这些年中,他说,自己关注的中心和职业上的全部乐趣,都来自物理学。
朱棣文很幸运,他在年轻的时候就用爱好找到自己潜能的“开关”,收入则自然不在话下,甚至会被他放到生活的意义的排序后面。
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曾经看过的《月亮与六便士》描述的也是这样的一种命运的转折。
当爱好到达极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一个突然自我意识觉醒的证券经纪人,放下一切追求去画面。谁也不知道这样的精神追求来自于哪儿,但主人公就是用整个灵魂去探索。在大多数人按部就班,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时,斯特里克兰忽然如梦方醒,一骨碌爬起,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如果没有真正想做的,就把自己现在做的变成自己的爱好。
社会就是这么残酷,职场同样不会同情弱者,20岁穷是青春,逼近30岁时,还穷着则是对自己认知的“无能”,证明你没有用足够的思考来自我“挖潜”。
愿你尽早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哪怕试错时间过长,也不要忘记自己内心的声音与召唤,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