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室友c和z给我讲了个故事。
她们的一个朋友,也是我们专业的一位同学,有个在我们学校上大三的男朋友。这位同学的男朋友有个哥们,在我们学校找了个女朋友,却在最近分了手。那位被分手的女生喝得烂醉,在大街上抱着前任的大腿撒酒疯。c和z去学校对面的城市广场买夜宵,恰好看到那位女生缠着前男友大哭不止,任凭身边的朋友好言相劝,还是一直又哭又闹。
c愤愤不平地说,大半夜地跑到街上撒酒疯,丢不丢人,就是真的难过,也该回去哭。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一个学经济的女生,做事向来讲究投资回报率,认为只有投资自己才能确保利益最大化。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男朋友分手后失踪,通过了顶尖外企的证券分析师考试却不去就职,而是四处寻找男友,低声下气地挽留他。
是不是很可笑?一个看重效益的经济学高材生,居然会因为一个不爱她的人,放弃大好的工作机会。你可以说她爱得深沉,可又有哪种爱情,应该让人失去理智?
有人说,希望天下的每个女孩都能嫁给爱情。可对某些人而言,不必相信爱情,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毕竟,爱情可以是蜜糖,却也有可能是毒药。
在《一位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中,女生为了男朋友放弃其他机会来到杭州,男朋友却说他们未必能修成正果。有时候,所谓的爱情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并非踏实可靠的未来。当你为了男朋友妥协迁就时,他考虑的也许只是现实与婚姻,工作和利益。这样的人,也值得你用爱情去等待?况且我们谁也无法预料,爱情是否会有变数。二十岁时爱吃的菜,或许到了三十岁就能食之无味,何况是一样随着时间改变的爱人?那些中年离异的夫妇,又有几个人可以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从没有爱过对方?有时候,不是人心太险恶,而是爱情太脆弱。假如对爱情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甚至为此牺牲一切,又该付出多大的代价?
再者,爱情太过抽象,甚至没有人可以说清,这份感情究竟是什么。有人说,只有为你的将来打拼才是爱你;有人说,只有为你一掷千金才是爱你;还有人认为,爱情不过是多巴胺分泌过盛的产物,与动物的本能无异......为了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名词,醉酒也好,哀求也罢,到底能换来什么?
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为爱情神魂颠倒?与其说他们渴望一份虚无缥缈的满足,不如说他们没能认清自己。有些女人明明可以经济独立,人格自主,却偏偏认为自己离不开男人,女人的价值建立在异性的喜爱之上。还有的人精神空虚,无所寄托,看了几集韩剧,刷了几篇网文,就以为“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桥段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当他们把爱情当做吗啡,当成解药,看作全世界时,又可曾想过,自己的想法未必正确?假如换一种思路,改变生活方式,有些痛苦,是否可以避免?
当然,我并不是想鼓吹爱情无用,让所有人对爱情嗤之以鼻。只是,无论相爱与否,选择权始终在你自己手里。你可以对爱情心驰神往,也可以对此视之淡然;你可以为爱情放弃事业,也可以拥有更多的追求;你可以爱,也可以不爱。但你大可不必吊死在爱情的大树上,将尊严,体面和追求抛之脑后。毕竟,一个不够强大,失去自我的人,即使真爱降临,也未必有能力接受它。但你的头脑与智慧,却能始终伴随在左右,在爱情消失时,撑起你头顶地位蓝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