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酷爱诗歌,自幼跟随成都地方作协诗人、作家学习诗歌创作及地方文化,十余岁时入成都市鱼凫诗社,发表过散文诗、律诗、竹枝词等作品百余首。后考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现为四川音乐学院大一学生,学习之余仍然热衷于诗歌,这一组名为成都印象的古体诗记录着一些老成都文化的点点滴滴,愿借此推广些许成都历史文化,文笔残烂,望多指教。
——黄晨旭 四川音乐学院
咏大慈寺禅茶
杯盏已品倦,最恋是禅茶。
幽幽人静默,簌簌零茶花。
深韵溶盖碗,清香满枝芽。
独坐佛阁里,春花秋月罢。
注:大慈寺,位于成都市东风路一段,建于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公元622年,唐玄奘曾正式在此寺出家为僧(一说在多宝寺),唐玄宗曾赐额"敕建大圣慈寺"。
旦始游成都文殊院
万籁与心寂,千载文殊钟。
空林解禅语,与禅结零空。
宁为事而喜,莫为情而庸。
燃香十九载,不及佛楼风。
注:成都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康熙三十六年(1697)集资重建,改称文殊院。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
暮春过春熙路随笔
风煦暖春熙,锦府来清汐。
移途盐市口,杨雨澹滴滴。
注:盐市口、春熙路皆为成都地名。锦府即锦江,俗称府南河。
暇日游成都塔子山
望蜀三千里,君登九天楼。
鹦雀梅林匿,沙河筱岸流。
蕉叶笼幽径,人向柳蹊游。
徒步向岩阶,解去心上愁。
五律抒怀 于苏坡乡清江河岸
浙东一湖堤,西蜀一月桥。
名以眉山筑,闻以苏公谣。
清江付流去,漫柳向梦寥。
翌日折柳去,远志遏岸潮。
注:苏坡乡,成都青羊区地名,有桥名苏坡,桥相传为苏轼为当地陶工捐资修建。浙东一湖堤,苏轼在浙江做官时曾在西湖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百姓通行。
听四川清音
————听四川清音艺术家程永玲演唱有感
程继月秋老,永誓传清音。
玲珑芙蓉女,乃若翡翠鸣。
天宫曲下凡,籁丝情入心。
之后三绕梁,声声醉人酩。
绝句·听四川清音艺术家赵盛蓉演唱“赶花会”一曲
蓉城清音古韵芳,银弦檀板情流长。
歌声正若曲中词,连天碧绿来锦江。
注解:四川清音,也称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老成都曲艺。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很盛行。程永玲、赵盛蓉皆为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
夜游望江楼
蓉城江楼望江流,落花枇杷情与愁。
今日又听十离曲,寻觅诗意千古留。
注:蓉城,成都。 枇杷,相传薛涛曾居成都浣花溪,并于居处植满枇杷花。十离曲,指歌剧《薛涛》选段。
磨子桥感怀
潇潇府河岸,曾几磨子桥。
古磨映流水,筱竹倚石陶。
重影泪眼事,独望夜雨寥。
可有解情计?永欠一支谣。
注:磨子桥,始建于清,因有水磨而得名。府河,即锦江,磨子桥街区北望锦江,毗邻四川音乐学院。
雨过文家
遥看前景秋萧瑟,回望苏坡叶幽落。
冰雨淋淋漫天染,梧桐凝凝风静默。
文家;指青羊区文家街道,文翁后人居地,后蜀重臣文谷之乡。
夜过合江亭
夜过合江亭,涟流海棠声。
洞帘一去久,廊幕十尺深。
白马启高月,红笺落锦城。
合是府南水,分是人间情。
注:洞帘,指锦江上的九眼桥。廊幕,指锦江上的安顺廊桥。白马,即唐代川西节度使韦皋,世称白马将军,合江亭初为韦皋所倡建。红笺,代指成都女诗人薛涛,这种红色小笺曾被薛涛用以写诗与当时名流相唱和。府南,即府南河,锦江别称。
如梦令·红瓦寺
秋夜红瓦风寒,暮雨禅迹茫然。更吟行路难,堪对草萋月残。瞻前,瞻前,只有初心未阑。
注:红瓦寺,成都古寺,建于明代,原名德元寺,后废,史籍记载明蜀王常游此寺。现为武侯区著名美食街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