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一句话开始说起,高三那年,因为要备考,老师告诫我们说,要先做应该做的事,再去做喜欢的事。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有些话可能就会影响你很久很久,比如这句话对我就有特别大的塑造。
最开始,没发现这句话有什么问题,甚至还觉得特别正确,学生嘛,最应该做的事就是认真学习,尤其是来自乡村的孩子,更是视为唯一的出路,但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现这句话有贼坏的影响。
最坏的影响就是,永远有应该做的事。
学生时代,应该认真学习,工作后,应该努力工作,生活中,应该扮演好属于你的角色,好丈夫/好妻子,为人榜样的好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发现了吗?
是不是哪里不对?
对的,这里面缺了一个人,缺少的那个人是自己。
毕业时,有同学在通讯录上给我写道,你像很多人,但唯独不像你自己。
把自己弄丢,结果有多糟糕?
慢慢地就会在自己身上长出讨好型人格。
总是把别人的话当圣旨,满足别人的需求,把自己扔在了无人问津的角落。
而更坏的影响在后面,就是别人交代的事,千方百计地完成了,自己甚至都不会去选择喜欢的事了,好不容易有的选择,也往往三分钟热度,特别擅长半途而废。
久而久之,自我认同感严重下降,自信心匮乏。
还会有一种感觉,缺一技之长,干啥啥不行。
再然后,就是中年危机。
焦虑,烦躁,负能量爆棚,身边的人都不敢靠近自己。
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谈何照顾好别人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向外求,认为外在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比如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但实际情况是,只有自己变好了,周围才能跟着一起变好,健康强健的体魄,对自己有了一定的掌控,才会发现周围的美好。
那,我又是如何调整过来的呢?
得益于遇见美好的人,比如老婆大人,总是特别理解支持我,再比如遇见人生导师,李笑来,告诉我要看到别人的好,要耐心,要锻炼身体,要定投等等。
更重要的是,自己不放弃。
虽屡战屡败,然屡败屡战。
于是,细细回想了一下,发现自己也没那么不堪,坚持很久的事也有,比如写作,比如投资定投。
渐渐的发现,自己开始喜欢写作(虽然目前还是写得很糟糕),开始喜欢定投(每定投一次,就开心一次,并不是赚了,而是喜欢那种有希望的感觉)。
于是,我又想起来了老师那句话。
先做应该做的事,再做喜欢做的事。
忽然间,明白了一些,这句话改一下,或许对自己更有用。
选择喜欢的事,喜欢选择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的喜欢,只是因为自己能做好它,仅此而已。
未来很长,期待我们一起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