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红尘中行走,在红尘中修行,就是为了找到我自己,找到那个真实的
自己,然后说一声:哦,原来这个就是我啊!
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有钱的时候给家里所有人都买了房子和车子,但是等她没钱的时候,家人就开始嫌弃她,对她冷嘲热讽,也没有人帮助她。
她问老师:为什么人心是这样的,为什么家人最后会变成这个样子,她觉得特别伤心。
老师问她:你当初给他们钱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你是真心地想帮助他们,还是觉得你有义务去帮助他们?还是他们求你了?或者你内心觉得不帮助他们你过意不去?这个女孩说:因为我是长女,我小时就想着我长大了赚到钱了,一定要回报爸爸妈妈,一定要帮助弟弟妹妹。我觉得我应该去做这些事,我应该尽我所能先给他们买房子,然后我最后买房子。老师说:好!就是这句话,就是你觉得你应该!你必须!这个女孩内心觉得在义务上是自己应该做的;但是从理智上又觉得是在帮助家人;但是在情感里面,她为弟弟妹妹,为家人花的这个钱,并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为自己的情绪买单。因为在她的内心里,她有钱的时候,觉得不给弟弟妹妹买房子,就太自私了,没有真正的去帮助他们,就不是一个好人,甚至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只是内心里害怕被别人说成是一个自私的人,她为弟弟妹妹花的钱是真的是买房子吗?不是。她只不过是买了一个心安理得而已,如果这个钱不花,就无法踏实。因为这个钱花给自己会不踏实,花给别人才能舒服。所以不要说自己给家人买了房子和车子说自己就有多伟大,她只不过是以这种方式给自己买了一个舒服和心安。因为她的内心有一份深深的不值得感和不配得感,要把它平衡出去才会觉得自己能够值得和配得。
这个故事里,女孩说家人不感激她。当然不感激!因为她是为自己花钱啊,是为平复自己的情绪花钱,为什么要感激她呢?就像我们买了一个玩偶是为了陪伴一样,没有其他用,但是当时的效果已经达到了,还想要什么?所有生命中的自我牺牲和成全他人,并不是有你想象的那么伟大,而是内在还有一个不值得和不配得。在她付出的时候,家人并没有感觉到她有多爱,反而能感觉到她的焦虑、急迫要平衡自己的内心,当时是只想把钱作为一个礼物送给他们,他们只要敞开接收就好了,并没有感觉到有一份爱在流动。
世界就是一面镜子,当你深刻地爱对方的时候,对方才能收到一份爱。而当你的付出只是为了平衡自己的内心这份不值得和不配得的时候,他感受到那些爱其实很微小。
家人也没有办法制造出或者创造出更多的爱去回报她。而她通过这样一个情感的平衡之后,理智又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在自己困难时家人是不是应该回报我?可是对方不回报,理智和情绪上就受不了了,觉得对方真的没良心,不是个东西,我以前这样对待她,可是他们是怎样对待我的?
我们再往下深挖一下,这种情绪里面还有恐惧,焦虑、惭愧、悲伤,害怕失去。
她确确实实很爱弟弟妹妹,爱家里的人。但是这份爱里有很多杂质,还有一份恐惧。恐惧别人对我不好,恐惧别人说我不好,恐惧别人说我为富不仁,恐惧别人说我有钱就变了,甚至我害怕别人在批评我。这种人的内在有一个很大的成分,就是讨好。也就是说我需要去讨好别人,需要别人去认可我,我才能去认可自己,所以在讨好的情绪里面,有非常多的人有这样的一种状态。
比如有些家长从来都不表扬孩子 ,经常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从来不表扬孩子。这个孩子就特别渴望被表扬,特别喜欢自我牺牲,然后讨好对方,从讨好家人,去讨好周围的人,讨好所有的人,只渴望别人看见她,表扬她。
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情感、自由,就是为了得到一份表扬和看见。这种人付出得太多,但那份付出不是爱,对自己和他人的都不是爱,她只是害怕,害怕对方觉得她不够好,害怕对方说她不够完美,不够大方,不够坦诚......
当内心有这分害怕的时候,就会用一份自我的牺牲来掩盖和掩饰,所以说那份不爱自己而去爱别人的状态,无论是从动机,到过程,结果,细细思考,其实都是她个人的问题,不是对方的问题,也不是结果的问题。
其实我们完完全全没有必要去做这样一份牺牲。
因为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只是由于自己的自信不够圆满,我们美其名曰:这是爱他人。这份爱的动机背后,更多的是恐惧,害怕失去,害怕他们觉得我不够好,所以有这样一个交换,有了这样一种牺牲。
但是这并不是真的想要自我牺牲,是因为内心觉得通过自我牺牲,才能够达到一个交换的一个目的跟结果。这样分析是不是太扎心了。
但是你的自信不够圆满的时候,你也不敢为自己花钱,因为心里不踏实,这份不踏实会一直折磨你。如果先爱自己再爱家人,你会心里不安,会有愧疚感。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钱花给别人特别开心,花给自己就有特别大的愧疚。
之所以这样,其实都是内在的自卑,包括觉得自己的不值得不配得感造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