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以来,千呼万唤的双一流名单终于出来了。
与之前网传的基本一致。
最大赢家郑云新,心疼五秒的千年学府大湖南,985延续的剩余36个。
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双一流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学校。
人生一世,名利二字。对于高校而言亦是如此。
众所周知,做学问做研究是很耗费银子的,无论是教育部属高校或者是省属高校,用于高校建设的经费就那么多,高校自身又不创收,所以大家都在眼巴巴的看着boss手里的拨款,分配的依据是什么?众多学校挤破头颅削尖脑袋往双一流里面挤,就是要告诉教育部和教育厅我是一流大学,我要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才能做更好的研究。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一起指定要我做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那么呢,给多少钱,你来看着办。
教研经费分配比较历来就不均衡,这个鸿沟以后会越拉越大。
然后是学科。
和公司一样,给公司创收大的部门,话语权硬,这是不争的事实。双一流的学校和学科不是永恒不变的,会定期评选一次。
假设呢,我们让北大躺个枪。
北大的理论经济学入选了双一流,然而北大还有个不入流的A学科。依靠理论经济学获得的财政拨款,他肯定是不愿意分一杯羹给A学科的,A学科的发展只能靠学校的拨款。那么跟刚才讲到的一流和非一流高校获得的财政拨款不一致一样,在学校内,一流学科和非一流学科获得的财政支持也是不一样的。说简单些,就是理论经济学等一流学科会获得国家的一流学科建设拨款和大部分的一流高校拨款,而那些个非一流学科就没有那么多银子可用了。
简而言之,一个学校内,不同学科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吃大锅饭的时代结束了。
再次是用人单位。
公司的岗位,是一个分工极细的领域。以后用人单位根据岗位招人的时候,不用HR再费劲巴拉的一个个学校搜索了,直接看哪个学校的专业是一流学科下建设的就好了,省时省力。
最后,就是对于我们有哪些影响。
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常常教导我们,要考个好大学。以后,我们需要教导我们的孩子,要考个好大学的好专业。
以前如果你成绩不是特别的好,那么可以去热门大学的冷门专业读书,这样毕业后,可以昂首挺胸的说自己是哪哪学校毕业的,用人单位也觉得这小伙子很厉害。以后呢,要细分市场,要说我是哪哪学校的什么专业毕业的,可能五星大学的一流专业会比七星大学的非一流专业吃香。好大学的光环已经不够用了,关键时刻要看好专业。
考个好大学就够我们为难了,更何况要考好大学的好专业了。
虽然我党的初衷是极好的,但是和高考制度一样,双一流的标准也饱受非议,不过一下子又拿不出十全十美的招数来,所以只能这样来探索。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