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我写了一篇文章《小心!马云的支付宝保险是个大坑!》当时不少网友留言指责,说我自己卖香港保险,立场有问题,恶意抹黑中国保险业的“互联网创新”。
其实我观点很清楚,并不是不支持互联网保险,只是不支持支付宝大力宣传的“互保”。果然,这个产品的雷爆了。
01 互保产品的大坑
首先回顾一下去年我说支付宝“相互保”的三个主要大坑:
保额坑。保额随岁数越来越小。即便不考虑通货膨胀,岁数越大医疗保额需求也越大,而该产品60岁以后完全不保!
保费坑。按计划书计算的每万元平均保费并不便宜,而互保付费额很可能因为逆向选择而持续变大。
续保坑。完全没有续保条款,一次得病后就再也没有保障。
让我们看看保监会对此产品的处罚,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银保监罚决字〔2019〕3号)》中,银保监会提出支付宝相互保产品背后的保险公司——信美人寿有以下违法行为(支付宝是该保险产品代理商):
”信美人寿在“相互保”业务中向保险消费者传达“相互保”产品依法合规的错误信息,以及第一年参与成员分摊金额仅需一两百元的误导信息。“这与我之前提出“保费坑”的判断非常吻合:在正常的保险精算下,一年一两百元无法覆盖相互保的成本,根本不可能实现“更便宜”的保险!
02 “相互保”VS.“相互宝”
需要说明的是被惩罚的“相互保”已经不是现在支付宝卖的“相互宝”。去年支付宝就把相互保变成了相互宝,“保”变“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背后是从“保险”到“互助”的本质改变。保险是被法律监管的,而互助则没有这层监管。法律为什么要监管?因为保险产品必须保证理赔能力,而互助则能助则助,万一做不到也不承担相关的责任。
对于这款“新产品”,我说的三个“坑”有变化吗?
Sorry!没有。坑还在,只是有个188元年度封顶,限制了坑的深度。
为了回避更多网友的口水,在此解释一下我对“坑”的定义。坑代表了潜在的风险。所有的保险产品都是为了应对风险而设计的,最理想当然是能对冲我们所有可以预见的风险,但其代价也将无限大。对于医疗类的保险而言,我们应该针对实际风险选择产品。
基于我所在的英国保诚2018年度理赔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到:
无论男女,30至60岁都是医疗险的集中区域,其中40至50岁达到最高。考虑到香港医疗保险的理赔覆盖全球,而香港本地及很多海外地区的医疗费用高于大陆,两万多的平均理赔金额并不算高。所以相互保40岁以上阶段的10万元保额似乎足够覆盖风险。
但是对照最高理赔金额来看,情况就大不相同。因为最高金额和平均金额会相差二十倍以上!谁都不能预知自己需要多少钱治病!虽然中国大陆的城市家庭大多不会因为两万多的平均赔偿额而破产,但却很可能因为几十万的最高赔偿额而崩溃!所以最高赔偿往往才是购买保险的意义所在。
03 医疗保险该怎么配置
对比香港有明显优势的重疾险和储蓄保险,我们购买医疗保险的选择更多,条款更复杂。针对很多朋友提出的疑问,我在此给出三项建议:
只要你的主要居住地在中国大陆,请务必购买社保!哪怕是按照最低收入标准买,也一定要买!因为社保不同于其他保险,它同时包括自有部分和公共部分。一旦自有部分用完就可以启动公共部分的赔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保!社保的赔偿限制很多,通常赔付额在20万元以内。
一定要买医疗补充商业保险,网上的各种百万医疗险是性价比首选。社保只覆盖指定的医药范围,真正花钱的医疗器材和药品大多都不在其范围内。这其中既包括进口的血管支架、骨骼支架也包括多种癌症靶向药和免疫药,而这些才是花钱大户。百万医疗险针对有社保和没社保价差很大,所以非常有必要先做到第1条。此类保险可以覆盖200到600万的最高赔偿。
如果你有条件去香港、日本甚至美国等医疗条件更好的地方就医,或者虽然在国内生活,但受不了公立医院拥挤且嘈杂的住院条件,希望在类似北京协和医院国际部、和睦家等高端医疗机构就医,那就有必要购买高端医疗保险。更简单的标准是:如果你生小孩已经考虑去私家医院或月子中心,高端医疗保险就适合你。此类保险可以覆盖1000万以上的赔偿。
总之,不同等级的医疗保险决定了不同的理赔的上限和保障范围。我强烈建议所有中国大陆的居民都先保证自己拥有前两项保障。对应的代价只不过是晚半年换手机或者背包,但却能让全家脱离轻松筹、水滴筹的悲惨境地。在此之上,如有条件的再考虑第三项。
请记住:
无论你是否重视,风险永远在那里,不增不减。
不买保险只不过是自己为自己保险,而完备的保险则能让你放心的生活,更好的享受当下的人生。
如果你关心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请转发此文给他们。这比推荐一个生活窍门或者搞笑视频重要的多!
网友评论